APP下载

对一位高中生的惰性心理的观察与分析

2018-02-25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14期
关键词:惰性身心体育锻炼

(台山一中大江实验中学 广东江门 529000)

惰性作为一种心理状态,是人类自我保护的本能。适度的惰性能让人减轻生活中的一些压力,而严重的惰性则使人落后成性,一事无成。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如自身惰性得不到及时适当引导,不仅影响身心健康,也会逐渐陷入懒散不思进取的消极状态。[1]

笔者是一所全封闭式农村普通高中的教师,工作、生活基本与学生同步。本文所涉及的学生甲,既是笔者的学生,也与笔者有着亲戚关系,进而得以对该生进行较为全面的观察与分析。[2]

一、学生甲惰性心理的表现

1.缺乏上进心,甘于人后

学生甲高中入学成绩很不理想,9门功课成绩总分不满300分。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成绩依然不太理想,语文150分卷面成绩,只能考到40~50分。对于这样的分数他挺满意,因为班上有几个比他还低。为此,笔者特意询问他的人生理想与目标,他回答得理直气壮,表示“要成为一个平凡的人”。随后了解到他所憧憬的“平凡的人”,就是能够轻松自在,不愁吃穿。却不知越是平凡之人,越需努力工作,才能解决温饱,获得片刻的轻松自在。[3]

2.注意力涣散,学习效率低下

因其个人兴趣爱好,加入了由笔者主持的学校美术特长班。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其难以保持整节课的专注学习。每每开始绘画25分钟左右,他便难以自制的进入睡眠状态。向同学了解,他夜晚的睡眠是足够7个小时的。有时好不容易能坚持课堂上不睡,却发现他总在画纸上胡乱涂抹。注意力的涣散,使他的学习效率低下,难以跟上进度。

3.胆小自卑,拒绝接受新事物

每到高三时,美术班会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及个性差异,引导建议学生选择有可能更适合自身个性发展的绘画媒介,帮助学生挖掘自身潜能。老师们一致建议他选择更符合自身个性的水彩来进行色彩的深入学习。但学生甲却表示,经过一晚上的彻夜难眠,觉得自己无法掌握新媒介的技法,拒绝了老师们的建议。

4.怕累,不愿进行体育锻炼

适度的体育锻炼,不仅能锻炼我们的意志,还能提高我们的体力与精力。长时间的慵懒不动,容易使我们的意志变得消沉。学生甲非常拒绝体育锻炼,原因很简单,因为怕累。他宁愿拿着手机一整天窝在角落里,也不肯多动几下。这便是他长期的惰性积累导致的后果。

5.做事拖沓,磨磨蹭蹭

生活上,从来不主动做家务,交代的事情不到最后一刻绝不动手,动手做时也不考虑如何才能完成得更好。学习上,布置的作业经常难以完成,或者好不容易完成质量却差得让人哑语。

二、学生甲惰性心理形成的原因

1.家庭原因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身心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甲的父亲是一名星级厨师,因该职业的特殊性,常年在外工作。因而,从小他们父子之间的沟通交流很少。平日主要由母亲与年迈的祖母共同管教。其母亲性格较为强势,到小学四、五年级时,学生甲开始出现强烈的逆反心理,拒绝母亲的教导。在学校也开始频繁出现上课睡觉的现象。最终在他六年级时 ,转入了一所一条龙式的私立学校,完成了小学与初中的课程。就此,家庭教育基本没能再发挥作用。长期家庭教育的不作为,叛逆不合作的消极态度,滋长着他的惰性心理。

2.学校因素

初中三年正是个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全封闭式的校园生活有利有弊。学校良好的管理制度,及教师的良性引导,能使学生顺利的健康成长。反之,则可能造成难以磨灭的印记。因学生存在的个性差异,学校的管理制度又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成长需求。学生甲所在的私立学校,以引导、培养学生出国留学为主要目的,对待无心出国留学的学生,则没能给予足够的关怀。家庭教育的削弱,学校教育管理的缺失,不断加剧着学生甲的惰性心理。

高中学校管理力度虽有好转,但安于现状,不求上进,已然成为学生甲的常态。很难在短时间引导、帮助其摆脱惰性心理的束缚。

3.自身因素

惰性是人的一种本能,是对生命能量的节制。某些时候它能给我们带来一定的自我保护与一定的减压作用。但物极必反,长久的受惰性的驱使,容易使人丧失斗志,甘于平庸。学生甲长期对自身能力的不自知,以及对未来生活的不切实际的幻想,这些都是形成惰性心理的重要因素。

4.社会原因

网络信息时代,手机强大的功能,及O2O的交互模式,使娱乐变得越来越便捷及多元化,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不成熟,面对多样的选择,难免不自觉陷入一种贪图享乐的状态。

三、引导、消除学生甲惰性心理的方案

1.认清自我

以座谈的方式,使学生甲充分认清自我,明白自身受惰性心理侵扰的严重程度,以及继续放纵对未来生活的严重危害。

2.制定、执行合理的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的制定,着重引导其安排好学习的先后顺序,明确学习中任务的轻重急缓,教授其使用零星时间弥补低效率学习的不足。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训练会形成习惯,重复90天以上,就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学生甲与监督者应有足够的信心与毅力。

3.教师与家长的通力合作

父母在子女心中的地位是无法取代的,父母的言行教育对学生的也是至关重要的。针对学生甲的家庭情况,与其父母进行良好的沟通,力求双方能通力合作,共同引导、帮助其早日消除自身惰性。

4.安排适度的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机能

依据学生甲的体质状况,适度安排合适的体育锻炼,帮助其逐步提高身体机能,用饱满的精神状态,抵御惰性心理的侵扰。

5.明确适度的娱乐时间

身处网络信息时代,我们不能完全剥夺学生对虚拟世界的憧憬,只要明确适度的娱乐时间,并严格执行,还能放松身心,并且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6.行为示范

教师及家长日常的生活行为,应起到表率作用。不能要求学生(子女)如此如此,而自身却无法做到,这无形中给学生(子女)留下了向惰性妥协的借口。

猜你喜欢

惰性身心体育锻炼
离散分布对惰性基弥散燃料传热的影响研究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列举法的惰性——老师,我怎样学会深度学习(新定义集合篇)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刺破天空的“忍者飞镖”——美军神秘的新型惰性制导武器
基于惰性基质燃料PWR嬗变技术研究
给身心降个温
身心八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