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浅谈
2018-02-25
(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黄金岭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 江西赣州 341000)
小学是开展思想启蒙教育的阶段,也是培养学生思维习惯的最佳时期。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尚处于萌芽时期,容易受外界影响,需要加强引导,因而学校、教师、家长都应该注重孩子价值观念在这一阶段的培养。语文教学承担着传播知识和精神文化的重任,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利于在传播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在正确的思想观念引导下全面发展。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有机结合适应了素质教育体制的要求,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方式。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优势
1.课时较多,便于德育教育的开展
语文课程设置几乎能占全部课程的四分之一,教学时间相对较充裕,保证了教师有足够的时间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生活状态,进而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1]。老师与学生进行有效沟、掌握学生的心理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
2.语文教材蕴含德育资源
语文教材不但内容丰富,更是蕴含了浓厚的价值观念,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塑造和精神品质的培养。语文老师可以从教材出发,挖掘中华文化的精髓,为德育教育提供素材,在传播文化知识的同时进行素质教育,以优质的德育资源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3.学科知识构架有德育优势
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够锻炼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学习能力;现代文、文言文的学习以及写作的训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辨别能力;朗读、发言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些基本的语文学习板块,都可以在传输知识的同时承载德育价值。将各个学习环节做好把控,可以强化学生的思想认识,增加学生对优秀的文化及人格品质的认同感,保证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过分重视考试成绩
很多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将教学目标放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由于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往往严格地把控制这些课堂时间,尽可能多的进行知识灌输,忽视了德育的重要作用。教师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时,通常反映的都是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没有对学生的心理和品德进行关注,导致部分家长在学生给予了学生更严苛的要求,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和压力,不利于学生的德育教育。
2.缺乏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和理解
考试升学的教育机制决定了学生要依靠成绩来获取更多的发展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公正原则,但同时也使得教师的目光集中在一纸试卷上。德育教育蕴含在教育事业的方方面面,很多学校缺乏相应的教育机制,对教师的培训不够,教师自身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对德育教育的理解不够全面,不够深刻[2]。同时,学校和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德育资源太少,学生价值观的养成缺乏有效的引导。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
1.教师注重以身作则
语文老师给学生的印象往往是知识渊博、亲切的,对学生而言,语文教学是人性化的,语文教师要将这种职业形象维持好,抓住学生的崇拜心理,为学生树立榜样,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养成乐观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师在学术方面要不断强化教育水平,在德行方面要谦虚谨慎、爱岗敬业,注重言传身教,让学生感受到老师身上的优秀精神品质。同时,语文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带动学生共同进步。
2.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资源,发挥课程优势
语文班主任要重视教材内容的挖掘和扩展,不断丰富语文课程的德育资源,在传授教材知识的同时利用文化知识开展德育工作。例如,在介绍《弟子规》、《三字经》的内容时,不但可以让学生感受传统语言文字的魅力,也能以其内涵教导学生,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提高道德水准[3]。另外,语文老师可以利用学科特点,将德育渗透其中,在文章的阅读理解中提高学生判断能力;在合作交流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在作文写作中倡导核心价值观。从而将课程升华,使之成为道德资源的载体。
3.优化课堂管理模式,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1)实现班级管理的民主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明确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语文老师要转换角色,做学生的引导者、领路人,而不是控制者,切忌“一言堂”的管理方法。教师要将主导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引领学生自主管理班级,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
(2)合理建立奖励机制。小学阶段,学生已经有了羞耻心,自尊心普遍较强。语文教师可以有效利用这一特点,通过建立奖励机制,提升学生的荣誉感和竞争意识。如实行加分减分政策、评优机制,在知识、品德、行为规范等方面评选先进个人和模范标兵等,这些方法都能引发学生参与,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品格。
(3)关注问题学生。部分学生由于家庭不和谐、性格有缺陷等原因进行自我封闭,逃避人际交往,难以融入班级生活。语文教师要对这部分学生的德育高度重视,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帮助这部分学生健全人格,使其接纳他人,融入集体。
结语
新课程改革对我国小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为社会输送综合性人才。小学语文是传播文化、塑造学生品格的重要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能够实现教育、教学的双重效益,需要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高度重视,不断探索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