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

2018-02-25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14期
关键词:金刚石爱国主义化学

(湖南省长沙县春华中学 湖南长沙 410139)

一、化学史是陶冶学生爱国之情的源泉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人类作出过巨大贡献。其古代的科学成就众口皆碑。是展现在青年学生面前的一卷爱国主义教育诗篇。初中化学课本在绪言里作了概括介绍。象造纸、制火药、烧瓷器都是举世闻名的。英法各国直到十四世纪中期才有应用火药和火器的记载。配合硅酸盐工业的教学, 向学生介绍我国的陶瓷业。我国是世界上生产陶瓷最早的国家, 早在秦汉时期有一本叫《逸周书》 的著作里就有“神农耕而作陶”的记载。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更详细地记载了制陶的方法。我国的瓷器大约在七世纪传入西方, 宋明时传入日本。中国的英语为“CHINA” ,而“china”这个词的意思就是瓷器。这足以说明我国是世界瓷器的祖先。讲解《石油》和《煤》时向学生介绍, 我国是发现开采使用煤和石油最早的国家。在明朝十六世纪, 我国打出了世界上第一口油井,而俄国的第一口油井打于 1848 年, 美国的打于 1850 年。正如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所说:“中国的这些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 特别是在十五世纪之前更是如此”。

二、化学科学的成就是坚定学生爱国信念的基础

我国分别于 1965 年和 1981 年在世界上第一个用化学方法合成了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和天然转移核糖核酸相同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的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它标志着我国在人工合成大分子方面处于世界的先进行列。结合钢铁冶炼的教学,在介绍我国钢铁冶炼史的同时, 更要突出解放后我国钢铁工业的辉煌成就。1949 年我国钢产量为 15.8 万吨, 居世界第 26 位, 1982年已跃居世界第四, 并连续六年以每年增长 300 万吨的速度增长, 原煤产量1989 年为 10.4 亿吨, 跃居世界之首。是1949 年的 32 倍。目前世界上年产原煤 10 亿吨以上的国家只有我国和美国, 但美国走完年产6 亿吨到 10亿吨的历程用了 70 年的时间, 而我国仅用了 10 年。

三、科学家——学生效法的榜样

科学家的崇高形象能产生感召青年学生的强大魅力。结合元素周期律的教学, 介绍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和“ 镭”。用“钋”来纪念自己的祖国波兰, 体现了一个世界科学伟人对自己祖国的挚着情爱。结合纯碱的讲授, 介绍我国制碱的先驱者——侯德榜。

在英国卜内门公司垄断国际市场, 对外技术封锁, 企图将中国制碱工业扼杀于摇篮之中时, 他怀着报国决心, 于 1921 年 10 月漂洋过海,返回祖国, 日夜奋战在工厂, 终于于 1926 年 6 月在塘沽碱厂生产出纯度为 99%的洁白纯碱。其产品畅销日本及东南亚各国。荣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一鸣惊人, 令世人刮目相看, 为中国人民争得了荣誉。

四、环境保护教育是增强学生自觉爱国意识的途径

环境保护教育本身就是爱国主义教育。它与保护祖国的美好河山、卓越精美的文物古迹、人民的健康是联系在一起的, 也与热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是一致的。教学中结合化工生产知识的学习,介绍我国每年要排放 35 亿吨废水, 50 亿立方米废气, 5 亿多吨废渣。

全国城市附近的水域 90%已被污染。配合讲授高分子化合物时, 用触目惊心的事实教育学生。揭露一些工业化国家嫁祸于人, 向第三世界国家输出危险污染物的行径。如 1988 年 9 月美国某公司就曾向我国运输 72 万吨被严重污染带菌的尼龙、纤维类生活污染物。

五、有机结合——自然渗透

化学做为一门独立的自然科学, 有着固有的体系、规律和特点。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有效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是紧紧地把握学科的特点, 以知识开路, 使爱国主义教育和化学的特点有机结合、自然渗透。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获得潜移默化的效果。否则就会造成“硬贴” 、“横插”现象的发生,导致爱国主义教育和化学教学形成“两张皮”。比如讲金刚石时, 可扩大介绍我国是拥有特大天然金刚石的国家之一 1977 年发现的“常林钻石”重 158.86 克拉, 属世界特大金刚石。金刚石除作装饰品外, 今年发现它在常温下有很高的热导率和中红外线高透过率。我国已用于新型雷达和卫星摇控探测器上。这样不仅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同时也使学生对金刚石的某些性质和用途留下更深的印象,二者相得益彰。

六、形式多样——适时教育

中学化学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发掘各年级教材中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因素, 按教材章节顺序, 有意识的选材, 安排好可结合的教育内容。形成以化学史为先导, 以化学科学成就为主线, 以科学家的事迹为联珠的系列化教育体系。同时还要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 采取适时教育, 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勤于解剖教材, 又要善于选择契机, 更要巧于“顺手牵羊”。适时教育契机的选择不仅为教材内容所决定, 还为学生心理效能所制约。只有针对学生的心理实际和教材实际, 方能防止盲目性, 克服随意性, 做到寓教育于知识之中, 辅知识以教育含义, 情理相济, 水到渠成。如讲授钢铁时, 针对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后, 由于国际上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渗透。在少数学生头脑中产生了“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 的糊涂观念。教师选择这一契机, 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时, 日本帝国主义掠夺我国鞍山的钢铁, 东三省煤炭的大量事实。使学生认识到原来资本主义的发家史, 实际上是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掠夺史。激发学生对帝国主义的深切痛恨, 懂得只有社会主义才是苦难中人民摆脱贫困、跳出火坑的唯一出路。适时教育还体现在形式的具体化、形象化、多样化。

猜你喜欢

金刚石爱国主义化学
纳米金刚石分散方法研究进展
简易金刚石串珠锯的设计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金刚石圆盘锯激光焊接工艺的改进
基于ADAMS仿真的金刚石框架锯机分析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