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8-02-25刘凤莲
刘凤莲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一中)
一、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忽略学生客观发展的问题,这样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无法跟上上课的节奏,从而使学生经常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对高中生物学习的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积极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能够拉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了解。教师在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时,首先对学生进行有效分组,并在小组内选出一个小组长,然后为学生确定一个学习的主题。如,在教学“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讲解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有关内容:孟德尔将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进行人工异花传粉,F1代豌豆全为高茎,F2代豌豆既有高又有矮茎。然后,教师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学生根据教师提问的内容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说:“这是不是就是现在所说的嫁接呢?”另一个学生说:“嫁接应该是建立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基础上的。”学生围绕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进行仔细探索,这时一学生提出:“这就好像一个孩子,他有的地方会像爸爸,有的地方会像妈妈。”全组的学生点了点头,这时教师对此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这位同学说的已经接近正确答案了,这个实验展示的是性状存在着显性和隐性的关系,学生立刻明白了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接下来利用学生小组讨论,来学习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的性状分离现象和性状分离比。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进行讨论的方式,使小组合作学习与高中生物教学进行有效结合,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实验结论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二、充分使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产生厌倦感的问题,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的五角星内容过于单调,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对知识进行系统讲解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使用多媒体设备,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产生直观的印象,加深对理论知识的了解。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的时候首先应该熟悉教学内容,并搜集有关的视频或是图片辅助教学,还可以通过制作Flash动画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教师在教学“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时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因为教师如果采用口述讲解细胞器的方式,学生不能对教师讲解的内容产生直观的印象,同时还会将其中出现的有关内容进行混淆,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动物的细胞和植物的细胞,并对学生说:“同学们仔细对比教师播放的这两张图片,并在观看之后回答老师的问题,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有什么不一样呢?”学生仔细观看教师播放的视频,有的学生说:“植物细胞中有叶绿体、液泡和细胞壁,而动物细胞中却没有。”有的学生说:“动物细胞中有中心体,而植物细胞中却没有。”还有的学生说:“不管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质、内质网、核膜、细胞核、核仁、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细胞膜还有溶酶体。”这样学生对细胞的构成产生了直观的印象,同时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转变学生的记忆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记忆速度。
三、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
高中生物属于一门理论性较强且十分抽象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动手实践能力差的问题,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能够参与到实践当中,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当中,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了解。教师在教学“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让学生将已经浸泡3~4h的花生切成薄片,同时教师让学生将准备好的苹果洗净,去皮,切块,并加水制成有关的试液,然后教师让学生在试液中加入少量的斐林试剂,并用水浴加热,这时学生发现试液的颜色由浅蓝色到棕色再到砖红色,这时学生知道了糖类与斐林试剂生成了砖红色的沉淀;另外,教师组织学生在花生薄片上滴2~3滴苏丹Ⅲ染液,并在显微镜下观察,这时学生发现细胞中的圆形脂肪小颗粒已经被染成橘黄色。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充分使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的方式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1]张然.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J].学苑教育,2016(5):26-27.
[2]王小龙.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J].学周刊(c版),2014(1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