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趣益思,读写结合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微探
2018-02-25骆洪祥
骆洪祥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郁达夫中学,浙江 杭州)
随着我国国学事业的快速发展,语文学科本身所具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非常重要的组成内容,提升当前初中生的写作和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目标。在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发展的过程中,“读”与“写”之间的关联点越来越多,将“读”与“写”有效地融合,能够促进初中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是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关键手段,是创新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读写结合的必要性
将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是非常必要的,并且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教师在教学中依然使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观念还比较陈旧,不能与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相适应,这样就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也会导致语文教学效率不高。但是,依然有很多教师在转变当前的教学现状,尝试创新教学方法。
二、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教学中,“读”与“写”的脱节
新课程指出,学生应该在阅读中了解抒情、议论、说明、描写以及叙述等表达方式。能够在文章中获得重要的信息,并且对其加以缩写,能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文章内容对其加以扩写。在此过程中强调通过阅读教学来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但是在实际的阅读教学当中教师为了能够节约课堂教学时间,仅对学生讲授相关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等理论方面的知识,很少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的练习。在写作素材匮乏的时候,教师通常会让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课外资料进行积累,而忽视了对阅读范围的有效利用。在写作素材的积累中阅读范文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启发学生拓展相关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在阅读的过程中,“读”与“写”的脱节现象比较普遍,这也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教学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
(二)写作教学中,“读”与“写”的分离
新课程指出,教师应该为学生的写作创造广阔的空间和有力的条件,以此来降低对学生写作方面的束缚,鼓励学生应该有创意地自主表达。在实际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加以相应的理论指导。写作之前应该如何构思、立意、选材,写作中应该如何谋篇布局,写作后应该如何评价批改。将初中写作教学从“要我写”逐渐转变成为“我要写”,将写作学习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融合。当前的写作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教学只讲知识,然后布置题目,查找资料,开展写作。学生在写作中缺乏写作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及写作素材,当学生面对写作的时候因为惧怕心理而不知道从何处下手。为了能够提升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和兴趣,教师应该重视读写结合的教学,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达到一种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启趣益思,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
(一)整合单元内容,促进读写结合
1.穿插写作理论,挖掘读写融合点
从宏观层面来讲,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确定单元的读写结合总教学目标;从微观层面来讲,教师应该在钻研教材和分析学情的前提和基础上,根据文本的特色,构建正确的读写结合点,为能够完成单元教学目标而奠定良好的基础。每一篇阅读的范文都具有较为独特的写作技巧,应该教会学生根据教材的内容深刻挖掘读写结合点。
例如:《列夫托尔斯泰》《我的母亲》《藤野先生》等都是描写人物的记叙文,但是每一篇文章塑造人物和记叙线索的方法与途径都各有各的特色,具有较为典型的代表性。教师可以结合相应的阅读教学,融合较为典型的写作技巧,将“读”与“写”紧密融合在一起,开展有效的读写结合教学。
2.通过写作实践,体现读写结合成果
在对单元课文进行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写作过一篇记叙文,通过穿插阅读教学对学生的“读”与“写”加以有效的训练,学生在这过程中也能够掌握记叙文相应的表达技巧。加强对学生的写作实践,是巩固知识最好的方法,教师能够正确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阅读开展相应的写作训练,进而能够检验和完善学生写作的成果。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的第一单元中,主要都是以“人物”为主题,开展写作训练的重点就是记叙线索,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相应的单元写作实践“我最熟悉的人”,从而能够巩固学生所学习的写作技巧和写作知识。单元的写作训练和实践应该紧密融和阅读的文体和主题,不仅能够促使学生使用所学习的表达技巧和理论知识,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联系实际的生活体验,从而能够更好表达出自身对熟悉的人的真实情感。
(二)立足阅读文本,深化读写结合
1.鉴赏评价性阅读进行评论性写作
评价性阅读就是对阅读的内容进行建上行的理解和评价。基于阅读文本掌握和了解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促进学生对阅读鉴赏和理解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充分表达自己个性化的见解。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的第三单元中,《背影》《台阶》都是以“父亲”为写作主题,仅仅抓住生活当中的细节,以小见大,充分表达了父亲与儿子之间的真挚情感。《台阶》围绕“台阶”对材料进行组织、命题立意,有特色地体现了父亲对当时社会地位的无限追求,充分体现了父亲希望能够受到其他人尊重的性格和思想。《背影》仅仅抓住“背影”组织材料,命题立意,充分体现了父亲的背影,充分体现了父爱给予人的深刻印象。学生通过鉴赏文章的写作特色,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通过生活中的小事进行取材,充分表达真实的写作情感,从而能够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
2.拓展创造性阅读进行创新性写作
创造性的阅读是能够帮助学生越过阅读的文本,发表新的见解和提出新的问题的方法,这样的阅读是与阅读文本相离的,没有将学生当成是读者,而是当成了作者。教师能够正确引导学生通过相应的创造性写作,通过想象续写、文体转化以及视角变化等写作的形式,建立自己独特的理解并且进行创意表达。
例如:《过零丁洋》仅仅使用56个字,四句话就明确地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体现出了作者对自身命运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体现了作者高风亮节的情操和视死如归的爱国热情、舍生取义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对传统美德的一种崇高表现。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将《过零丁洋》进行改写,改写成为一篇散文。学生可以通过对文章文体的转换进行相应的描写,并且还能够加入自己真实的情感,能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深化对文本的感悟和体验。
(三)拓展课外阅读,迁移读写结合
1.课内外进行牵引,甄选阅读内容
中学生课外阅读的随意性相对比较大,教师应该正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加以有效的指导。教师应该依照教材教学有效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一方面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开展高效的课外阅读,另一方面还能够充分巩固课内读写的技巧,有效提升学生所具有的读写能力。为了能够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教师可以配合相应的节选课文,正确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名著。
2.师生开展活动,共享读写的成果
初中课外语文读写活动主要就是为学生构建一个读写结合成果的分享平台。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起到一种辅助学生学习的作用,在活动教学中学生才是主体,整体过程都由学生进行主持、组织和筹备。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参与读写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读书报告会,学生可以在报告会上轮流针对自己的感悟与同学之间交流心得。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确定报告的内容和角度。可以将报告的内容大致分为“名家代表作”“写作技巧”“经典故事”“精美语言”等方面,学生可以在报告会上分享成果和体会。通过报告学生之间能够针对彼此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相互之间的推荐,为学生的阅读空间进行拓展。为学生构建成果分享平台,不仅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读写积极性,同时,还能够完善和丰富学生读写的内容。
综上所述,读写结合是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同样也是能够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提升的方法与手段。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方法和模式的突破,同样也是能够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重要方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应该整合单元内容,促进读写结合,立足阅读文本,深化读写结合,拓展课外阅读,迁移读写结合,让学生享受和体验语文学习所带来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当中的良好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