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

2018-02-25

新课程(中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生物学科生活化生物

黄 良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华侨中学,广东 江门)

传统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依赖于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积极性受到制约,限制了生物教育教学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不断丰富教学模式。而对于高中生物教学来说,要想实现教学价值,实施生活化教学能够带来不错的效果。

一、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概念及内涵

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了生物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学生的生物学习态度、生物研究精神、情感价值观以及对生物学科领域的探究能力。对于学生来讲,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生命观,了解生命活动规律,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进行迷信、伪科学和科学的辨别,形成良好的生态意识等,这些都属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很难涉及这些。主要原因是应试带来的压力使师生更加关注分数和考试成绩,忽略了对学生的素质培养。

因此,在生物教学中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比如“健康生活”“传染病防控措施”“动物保护问题”等小课题的加入,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利用好生物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这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生活化教学模式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是进行生活化生物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在采取生活化教学手段前期务必要重视生活化教学情境的设计和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分析教材中的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并且搜集大量资料作为课堂准备,在教学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比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ATP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前,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询问学生为什么植物不能摆放在卧室里,激发学生对生活实际问题的思考和探究,从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实验研究,利用实验课进行著名的“植物和蜡烛”的燃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蜡烛在不同光照情况下的燃烧,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2.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相联系

传统教学往往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以便学生能够在考试中获得更高的分数和成绩。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解题技巧进行了重点培养,只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远离实际生活和问题,使原本丰富多彩的生物学科变得枯燥单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固然获得了成绩的提高,但是知识却只是暂时的,经过高考之后学生将知识很快淡忘,也没有形成个人素养和学科素质,使他们产生对高中学习价值的困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脱离生活,也不能让学生在象牙塔中学习理论。教师应当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提高课本知识的实践效果。比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课《腐乳的制作》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知识自学、和家长讨论请教等方式自己制作腐乳,并进行观察记录,利用理论指导实践。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对于微生物的了解更进一步,有利于学生在考试中使用丰富的生活体验进行问题的解决,成绩也能更进一步。

3.生物实验的生活化

生物课也是一门十分依赖实验的学科,因此在实验课上进行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质疑能力。比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ATP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水果保鲜条件”的探究,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手段延长某种水果的保鲜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交流互动,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发挥,比如放冰箱、使用保鲜膜等,回到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展开教学,分析这些手段能够延长保鲜期的原因其实都是抑制呼吸作用带来的。通过这样的亲身经历,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从实践中获得核心素养的提升。

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揭示生物知识本质,联系生活实际强化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体验、探究、实验等课外教学活动,做到学用结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生物学科生活化生物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情境体验教学
第十届食品与生物学科高水平SCI论文撰写与投稿技巧研修班招生简章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高三复习中生物学科的备考建议
第12话 完美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