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2018-02-25王全美

新课程(中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生活化化学教学模式

王全美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八都中学,江苏 苏州)

一、将生活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时,才能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如果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爱好兴趣等进行教学时,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化学课堂效率。但在当前的化学课堂上,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模式进行学习,使得很多学生认为化学课堂枯燥无味,对其没用兴趣,这就无法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事物引入课堂。生活中有很多化学信息,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感受化学中的乐趣,从而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例如,在学习《食品中有机化合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生活中的食品,像淀粉、大米、实用油、鱼、肉、牛奶、青菜等物品,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结合课本思考“最基本的六要素是什么?”“对于人体而言,需要的营养素都有哪些呢?”等问题,学生通过教师播放的相关资料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就教师的问题展开了积极的讨论。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掌握化学知识。

二、生活与化学实验相结合,活跃课堂氛围

化学是一门内容复杂、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它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是不可以分割的一部分,通过化学实验,可以解释很多我们在生活中可接触到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其积极地参与到实验中来。在当前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在化学课堂上仍然使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很少利用化学实验为学生解释化学理论,更没有将生活实际与化学实验相结合,使得很多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十分复杂,难以理解,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对化学产生消极心理,积极性不高,在课堂中出现教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做其他事情的现象,使得课堂变得懒散没有活力,这不利于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为了改善这样的教学状况,教师可以将化学实验生活化,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分析教师在化学实验中提出的问题,使课堂充满活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二氧化碳的制取》这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用瓶吹气球,并让学生思考瓶中的气体是什么,让其在小组中进行探究分析,然后教师可以用生活中的白醋和鸡蛋壳来引导学生进行制取二氧化碳的教学研究,让学生感觉就像在生活中一样。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归课本,深入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将课堂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有亲切的感觉,从而愿意学习化学。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而且还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一举两得。

三、布置作业要生活化,提高学习能力

在初中化学课堂上,作业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课堂学习的检验和巩固。如果教师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不能仅限于课堂学习,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该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将课堂学习与课下学习相结合,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在当前的化学课堂上很多教师的课下作业很随意,不是让学生自己复习就是让其抄公式和概念,这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了改变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生活化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化学知识。例如,以下的题目:

(1)如何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区分白酒和白醋(操作方法:观察颜色或者闻气味)。

(2)如何区分生活中的食盐和白糖(操作方法:操作方法:加水溶解或者稀盐酸)。

(3)如何区分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操作方法:观察色泽或者燃烧,闻气味)。

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类似的题目,让学生感觉是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不是在做题。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提高,积极地参与其中,分析、探究这些问题,使学生形成自己的化学思维,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掌握化学知识,从而有效地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化学课堂与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赋予课堂活跃的气息,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从而有效地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除此之外,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召开学术交流会,分析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互相交流教学经验,使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猜你喜欢

生活化化学教学模式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