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教学思考和实践

2018-02-25

新课程(中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生物核心生命

张 静

(江苏省淮安中学,江苏 淮安)

生物与大自然和人类的发展息息相关,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知识体系,不仅是人类认识自然、探索自然发展规律的一门课程,更是研究生命活动的自然科学[1]。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展现了生物学的基本知识,是学生认知生命、探索自然的重要时期,对学生以后更好地接触生物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教授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学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掌握生物学探究问题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培养对生命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发展学生的生物综合素养。

一、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意义

生物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认识自然和学习生物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质,包括所掌握的学科知识、技能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物学科的科学认知、思维能力和情感认知等方面。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从微观到宏观认识生命的发展进程和规律,形成珍爱生命,尊重生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的生命观,同时在归纳总结、演绎推论中形成科学的思维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从而更好地回报社会,实现生物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实践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

在应试教育模式中,教师非常在乎学生的成绩,所以比较注重生物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样枯燥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失去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教师累,学生烦,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新课改强调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从实际教学情况出发,将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慢慢转化,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扭转教与学的关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学习“光合作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查阅植物是怎么进行光合作用的,总结遇到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提高了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

2.创设教学情境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增加和学生的良好互动,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情境的创建模式多种多样,比如问题情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在不断地思考中,一步步渗透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生物也是跟生活密切联系的学科,也可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比如在讲解“基因的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时候,通过豌豆的圆粒和皱粒,白化病和侏儒症等实例,虽然教材上没有提到侏儒症,但是生活中有很多“袖珍人”的存在,教师可以拓展教学,不拘泥于书本,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这样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增加了学生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运用,提高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3.重视生物实验

生物课程中也是有很多实验的,但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通过口述实验过程,让学生机械地记忆,这样的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时期,教师要注重生物教学实验研究,理论结合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同时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比如,在学习“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实验,四人为一个小组,教师先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然后让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让学生真实地观察到在一个周期内,细胞内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变化情况,并进行清晰的实验整理,让学生明白细胞分裂的过程,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知识点。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感受生命的神奇,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生命观,并且在小组合作中,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4.多元化的评估

教师的评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我认知,高中学生正处于自尊心敏感时期,传统的评估方式教师只是以成绩的高低来判断学生的价值,在核心素养下,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来评价学生,不仅要看到学生的成绩,还要看到学生的平时表现,学生努力付出了,不管有没有进步都要表扬。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全方位地评价学生,多多激励学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所在,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代学生发展必备的能力项,教师要紧跟时代潮流,把握新时期教学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结合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生物核心生命
生物多样性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第12话 完美生物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