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课堂探究教学的三个误区

2018-02-25王艳忠

新课程(中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摩擦力结论高中物理

王艳忠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第一中学,湖南 永州)

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为了保证学生能够长远地发展,并且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对于高中物理,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保证学生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并且在能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科学知识,运用科学的价值观看待世界。物理探究教学在应用中存在严重的误区,影响教学效果,所以需要对其进行反思。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课堂探究的概述

探究教学主要是活跃课堂气氛,保证学生在课堂中拥有活跃的思维以及主观能动性,老师在活动中将教学结合,并且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老师需要创造和谐轻松的环境,同时根据主题知识准备教学用具,结合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对问题进行思考,学生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通过推断完成对问题的思考,对结论进行评价分析。

二、物理课堂探究教学中的三个误区

(一)对课堂内容总结不够

此种误区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很多真理影响老师在教学中出现理念的偏差,在此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第二种原因主要是老师在设计教学重点的时候出现偏差,没有掌握重点,导致课堂探究过程中出现时间不充足的现象。有学者在研究中指明,如果学生在课堂中没有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没有亲身探索知识,最后的结果将是学生没有掌握知识的全部面貌。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学会探究,由此可以证明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明白探究的重要性[1]。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完成新知识的探究,需要针对现象提出问题,并根据问题进行探究,提出推论并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对结论进行总结反思。在学习摩擦力的时候,老师需要讲解相关知识,让学生能够了解基础知识,并对摩擦力提出相应的探究问题,让学生亲自感受摩擦力,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掌握摩擦力中的重点知识,并对产生的摩擦力进行具体分析,论证结论是否正确。在此过程中需要把握探究的过程,在完成探究过程之后需要对结论进行论证,不能忽视论证的过程,对结果的重视能够使学生加深印象,达到教学效果。

(二)对探究学习成果的认可度较低

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认为探究教学不适用高三学习等等,这些观点都是片面的,尤其是对于物理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将探究与接受过程对立起来[2]。对有意义的接受过程、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但是对于机械式的学习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积极思考,才能掌握新的知识。探究学习与接受过程中并不矛盾,两种方式可以混合使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方式,并不是突变的,所以两种方式在实际运用中存在联系。学习光的反射与折射的过程中,老师不能让学生站在被动的一方,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知识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能够通过讨论研究的方式反映光的折射原理,并且用道具完成对结果的论证,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时候运用自己的探究能力,表示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此种方式能够尽快达到教学目标。

(三)对于既定的结果认知过于片面

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知识的时候需要假设猜想并且设计探究方案,实施方案过程中收集论证结果,此过程中学生对于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基础不同,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能够很快得到结论,并与老师的结论一致,比如在学习平抛运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使用曲线图表示运动的轨迹,老师在学生研究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指引,因为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会遇到障碍,此时老师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做出进一步的探究,老师应对学生得到的结论进行分析,并且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对于另一种情况,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所做出的结果与老师实际研究的结果不一致,很多老师会采用强制的手段改变学生得到的结论,与自己得到的结论一致,此种过程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在处理结果的时候抛开学生的结论,运用自己的结论进行证明。探究知识的过程以及结果并不是只有一种,老师需要对不同的结果做出进一步推导,让学生感受研究的过程。

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使用探究教学能够保证学生主动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的魅力,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针对这三个误区,老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提升自己的教学素质,使用现代教学观念完成教学过程,让学生能够掌握新的知识,提升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摩擦力结论高中物理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摩擦力』知识巩固
理顺摩擦力
透析摩擦力
立体几何中的一个有用结论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
神奇的摩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