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中学信息技术有效课堂的构建

2018-02-25

新课程(中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节奏信息技术评价

肖 鹏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城关初级中学,湖北 十堰)

从当前中学信息课课时安排来看,不少学校每周只有1~2节信息技术课,如何在有效的授课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这一要求已经成为构建中学信息技术有效课堂的重要契机。在有效课堂模式下,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会更加牢固,应用能力有所增强,实现了知识与实践的有机整合,同时也实现了特定时间下教学效益最大化。以下将就信息技术有效课堂的构建进行详细分析。

一、做好教学准备,提高教学部署成效

(一)认真准备教具

信息技术课堂教具准备与一般文化课不同,教具以电脑为主,这就需要教师提前调试电脑性能,制作多媒体课件,保证机房电源稳定,软件、硬件性能良好,教师要提前检查电脑开机状态,保证学生进入电教室后电脑保持开机状态。电脑界面要显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从而减少教师的设备调试和内容启动时间,这一过程大约能够节约5~8分钟,对于45分钟的课堂时间来说是极其宝贵的,这也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前提。

(二)高效引导,突出教学重点

教师要注重高效的教学引导,将学生尽快带入新知识氛围中,这就需要教师提前画出教学重点,并且能够进行科学的新课导入。例如,在Excel表功能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高效小秘书”的教学导入情境,通过课程表、考试成绩单的制作引导学生尽快了解教学内容,从而在更短时间内掌握学习重点。

二、注重有效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

(一)把握上课节奏

教师要对信息技术教学节奏有所把握,如果节奏过于松弛,则有可能造成学生精力涣散、注意力不集中,而节奏过于紧凑,又会使学生感到力不从心,难以跟进教师的教学进度。教师讲课节奏的把握往往能够体现其良好的专业功底。例如,在《制作贺卡》一课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导入阶段节奏自然而放松,进入教学任务之后,教师为学生布置了五项不同的驱动任务,通过不同背景的图片制作贺卡。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张弛有度,教师的节奏把握恰到好处,这样的教学氛围有利于营造更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

(二)注重学生练习

信息技术的核心要领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学生真正去实践,才能避免教学知识内容纸上谈兵。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的强化,突出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以此保证教学效率。教师要注重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主体性,起到引导、点拨、监督的作用。例如在“学期课程表”制作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可以对表格进行自主修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进行设计,也可以和其他同学合作完成,教师则需要在必要的时候给予指导帮助。在这样的练习情境下,学生能够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使教学有效性明显提高。

三、优化教学评价,注重教学反思

(一)引入信息技术教学多元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的重要途径,科学合理的评价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多元评价方式改变了以往以教师评价为主的单一形式,进而引入学生自评、小组自评、组间互评等形式。学生自评是学生结合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对照,或者以小组形式进行自主评价,主动查遗补缺,纠正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自评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责任感,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组间互评则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通过任务驱动鼓励学生发表意见,通过思想碰撞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信息技术思维,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二)注重学习反思,提高教学效能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教师的教学反思,二是学生的学习反思。教师要对教学过程中的得失、知识覆盖面、教学方式、教学成效等进行反思,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发掘学生的闪光点,或者找出学生的学习短板,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思,教师能够在作业布置、教学模式上做进一步调整,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知识技能水平,完善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结构,从而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提高。

中学信息技术有效课堂的构建,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由此可见,有效课堂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构建有效课堂的背景下,教师要着力提升自身专业教学能力,能够结合学情、班情进行课程设计,做好教学准备,优化教学过程,注重教学评价和反思,以此促进信息技术有效课堂目标的达成。

猜你喜欢

节奏信息技术评价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YOUNG·节奏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