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的策略

2018-02-25李云连

新课程(中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物理量计算能力公式

李云连

(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上莞中学,广东 河源)

初中物理学科是和计算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初中物理教学内容包含有大量的概念、定义、定理、法则、定律,对学生的物理学习进行考查,就是把以上理论知识经过综合融归到一起,然后以计算的形式进行的,所以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能够以清晰的思路,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正确的计算,就可以大力优化初中物理学科教学的效果。但是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却是让广大教师为之头疼的一项教学任务,学生的思维方式不正确,思维能力不健全,对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不到位,对物理知识不能灵活地应用,都严重制约了初中生物理计算能力的提高。那么我们应当从哪些角度入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从概念教学入手,夯实计算能力基础

初中物理是一门规律性极强的学科,其理论知识多数是以概念或者公式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只有保证学生深入理解了物理概念,准确把握了物理公式,有效掌握了物理规律,才能在计算中灵活应用这些物理基础知识,才能实现对所给题目中已知要素、未知要素的准确探究,才能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运算方法进行计算,保证计算的准确性,提高计算能力。所以,在物理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物理公式当中每一个字母所代表的不同的物理量,了解字母内涵的物理意义;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不同物理公式所适用的不同范围,避免发生混淆;然后,要让学生明确物理公式中出现的物理量都是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状态或者特定的情况使用的,决不能互相混用;最后,还要让学生明确公式中不同的物理量都具有独特的单位,在计算时一定要明确分清,不可发生错用、误用现象。只要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长期的、严谨的、系统的强化与训练,学生自然而然会形成一种统一的认识,形成一种缜密的思维,避免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和偏差,实现物理计算能力的有效提高。

二、从解题方法入手,培养正确计算思维

想要保证学生的物理计算能力有效提升,让学生掌握足够牢固的基础知识仅仅是第一步,还需要能够把基础的概念和公式进行正确的运用才是关键。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计算思维,能够以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进行计算,确保计算能力的更大发展。教师可以从更多的角度、更多的层次对学生进行指导,拓宽学生思路,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随机应变和灵活计算的能力。比如这样一道题目:想要对山体进行一次爆破,使用了一条长度为96厘米的导火索进行引爆。已知导火索的燃烧速度为0.8厘米每秒,如果工人点燃导火索之后用5米每秒的速度迅速离开,在爆炸前他能否跑到500米之外的安全地带?这道题目中给出了多个已知条件,同时答案也已经十分明确,但是计算的方法却非常灵活,可以从路程、速度、时间等多个角度进行计算最终得出正确答案。因此,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引导和鼓励,让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出发进行思考,保证学生计算思路的拓宽,并让学生从计算中获得更多的计算乐趣,让学生充分享受到计算带来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对计算的更大积极性与主动性,保证学生计算能力的更大提高。

三、培养良好计算习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首先,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第一步要“看”,也就是在审题过程中要准确看清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对于数字和单位等物理量都要有一个准确的感知,并理清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第二步要“想”,也就是要对已知量和未知量进行深入的分析,思考应当通过哪个公式进行计算,单位应当如何进行换算等。第三就是“算”,要进行细致、认真的计算,避免出现差错。其次,要进行验算。一定要沉着应对计算,尤其是遇到数字比较大、计算过程比较繁琐的时候,更要做到不急不躁、冷静思考、细致计算,并对计算的结果进行核对,对单位进行核对,对书写的格式进行核对,避免出现错误。

总而言之,只有在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才能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生活中、工作中灵活应用计算能力,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才能让学生成为一名真正能够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合格型人才。

猜你喜欢

物理量计算能力公式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策略
等差数列前2n-1及2n项和公式与应用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例说:二倍角公式的巧用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巧用求差法判断电路中物理量大小
化学用语及常用物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