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大数据的辅助,创建农村高效数学课堂
2018-02-25李驹
李 驹
(广东省信宜市教育城初级中学,广东 信宜)
现如今,大数据一词被不断刷屏。乍听上去,大数据似乎非常高大上,好像在云里雾里,离我们的日常生活相隔十万八千里。实则不然,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那么,究竟什么是大数据呢?所谓大数据,简单来讲,就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
时下,教育信息化将教育带入了教育云时代。在教育云时代,大数据成为课堂教学的全新辅助手段。这里所指的大数据主要是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一些大数据。下面笔者将在借鉴有关利用大数据建构高效课堂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浅显论述依托大数据的辅助,创建农村数学高效课堂的一些有效策略。
一、依托大数据的辅助,丰富教学资源
高效课堂的建构离不开丰富的教学资源。或者说,丰富的教学资源是建构高效课堂的重要支撑。以往,特别是在农村学校,因为办学条件相对薄弱,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所以给高效课堂的建构带来了诸多困难。在大多数时候,农村教师虽然费尽周折,但是,高效课堂似乎永远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农村教师可以巧妙地依托大数据中海量的教学资源,不断地丰富自身的课堂教学资源。如此一来,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的瓶颈也就被有效破解了,建构高效课堂也就成为了一个触手可及的梦想。
比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笔者依托大数据辅助,搜集并整理符合教材内容,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资源。凭借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让学生清晰地认识了简单的空间几何棱柱、圆柱、圆锥以及球等,并且掌握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依托大数据的辅助,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不断地丰富相关教学资源。以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支撑,农村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也就在不知不觉之中建构起来了。
二、依托大数据的辅助,优化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建构高效课堂的无形之手。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得当,建构高效课堂也就会显得费时费力。反之,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当,建构高效课堂就会变得省时省力。
在大数据时代,课堂教学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基于这种变化,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必须要与时俱进地进行优化。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够与时俱进地优化,势必就会“穿新鞋走老路”,建构高效课堂也就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巧妙地依托大数据的辅助,与时俱进地优化自身教学方法,为建构高效课堂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举个例子,在教学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展开与折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笔者就巧妙地依托大数据的辅助,优化了自身的教学方法。笔者从大数据库中搜集了一个Flash动画小游戏。通过让学生亲自操作这个Flash动画小游戏,学生对“展开与折叠”有了清晰的认识,进而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大数据的辅助下,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对自身教学方法进行了与时俱进的优化,切实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建构高效的农村初中数学课堂也就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
三、依托大数据的辅助,拓宽自学渠道
古人云:“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是提升教学效率的一条蹊径。当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学习方法后,他们就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这些学习方法在知识的密林里自主寻宝。
在大数据时代,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在紧紧围绕教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巧妙地依托大数据的辅助,不断地拓宽学生的自学渠道。当学生的自学渠道被拓宽之后,他们的自学能力自然也会得到显著提升,进而为高效课堂的建构提供不竭的内驱力。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绝对值”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笔者依托大数据的辅助,制作了一节主题鲜明、言简意赅的微课。利用这节微课,学生在课前通过自主学习初步了解了“绝对值”概念以及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大小的方法。
由此可见,教师巧妙地依托大数据的辅助,能够富有成效地拓宽学生的自学渠道。随着学生自学渠道的拓宽,他们的自学能力也会得到显著提升。而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又会成为建构农村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内驱力。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时代,农村数学教师要依托大数据的辅助,适度适量地丰富相关教学资源,为农村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构奠定坚实基础;农村初中数学教师要依托大数据的辅助,与时俱进地优化自身教学方法,为农村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构提供无形推手;农村初中数学教师要依托大数据的辅助,富有成效地拓宽学生的自学渠道,为农村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构提供不竭动力。
总而言之,农村初中数学教师要巧借大数据之东风,让农村数学高效课堂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