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创新

2018-02-25李邢邢

新课程(中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互联网+交流政治

李邢邢

(山东省宁阳第二十五中学,山东 泰安)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网络中的大量信息均会通过各种网络传播渠道进入初中学生的视野,一些不良信息、思想不利于初中学生的健康发展。目前,个别初中思想政治教师未能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对学生的影响,其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仍以“说教”形式的教学模式为主,在无法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同时,也无法真正帮助初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1]。因此,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不断进行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创新尤显重要。

一、立足课堂,坚守思想政治主阵营

初中阶段是学生健康思想形成、铸造灵魂的重要阶段,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立足于课堂教学,坚守思想政治教育主阵营。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之中,创新构建一个以学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为主、以传统优秀道德伦理观念为辅;坚持德育为前导、以德育渗透辅助的思想政治教学体系。同时,在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坚持教材与学生的思想动态反馈相结合的个性化、差异化教学,并尊重学生的兴趣、学习特点、个性发展,在思想政治教学上采用“授之以渔”的教学原则,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将更多的传统道德理论渗透于教学之中,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不学礼,无以立”的真正意义。同时,还应侧重对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使之能够具备健康的身心,优秀的品格,并不断鼓励、引导将良好的品德与行为在生活、学习中付之以实践,真正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2]。

二、顺应“民意”,创新教学模式

新课改的主旨就是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而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也进一步明确:“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凸显出学生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结合“互联网+”不断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以满足当前初中学生的个性学习与发展需求,为其创设一个高效的生本课堂、生本思想政治教学体系,以此来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如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结合当前初中学生“微信”交流的契机,组建了“师生交流群”,并在微信群中与学生进行学习交流、思想沟通,并在交流、沟通之余,还会有机地进行各种与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相关的渗透,还会在群中发布一些能够激发、影响学生理想信念、社会公德、健康人格、健康心理的小文章、警示短文,将课堂中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之中。初中学生也容易接受教师这种“平民化”“生活化”的“潜教育”模式,并在积极与教师进行思想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中实现拓展教学、个性化教学的目的。另外,思想政治教师也应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在进行互联网信息的使用过程中,不断强化自身对各类信息的甄别意识与能力,吸取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学习知识信息,摒弃不良信息,进而也避免出现课堂“学”、课余“弃”的问题,最终达到提升思想政治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自主内化的目的。

三、行为指导,回归生活实践

陶行知的生活化教育理念认为:“现实生活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不断汲取更多的养料,使其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充分发挥学校、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将更多的思想政治内容、品德行为结合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之中,使学生能够真正地走出课堂,走入生活,在自己的生活、学习中去完成思想政治学习内容的实践,并在实践中去发现、感受自身优秀品格对自己及周围亲人、同学、朋友的影响,使之能够从更深层面去理解、感悟思想政治内容,进而在“学习”与“实践”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从内心深处不断提升自身知识素养、品德素养、政治素养;并在现实生活的实践之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与自我纠正,这对全面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自身品格的提升与内化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初中思想政治教师也要积极为学生开辟思想政治教学的第二课堂,如在微信的“师生交流群”基础上,还可以开发一个“思想交流群”等,通过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思想政治内容学习等,及时发现学生在现实生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可结合各种反馈信息指导学生去应对各种问题,帮助学生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

综上所述,“互联网+”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应不断进行思想政治教学创新,既要帮助学生自主甄选各种网络信息,还要利用生活化、个性化、网络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帮助学生走出思想、行为的“困境”,最终实现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交流政治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