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02-25丁坤
丁 坤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涛雒中心初中,山东 日照)
作为一种教学情景,“问题导学法”下的初中数学教育主要通过对问题目标的提出,来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思考来进行解决,最终实现既定的教学任务的教学手段。可以说这种教学手段的提出不仅解决了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不足,也将现有的教学模式变得清晰、简单,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
一、通过适当地设置数学问题展开教学
作为问题导学法的核心灵魂,有效的问题提出能够为整个初中数学学习提供穿针引线的作用,但必须注意到的是并不是有了完善的“问题导学”,我们的教学成果与教学质量便得到了万无一失的保障。想要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良好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还应当有策略的引导作为指引。
作为教学的主线,教学目标的提出不仅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课堂,教师在进行问题的提出过程中必须要强调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的平衡关系。所以我们在设定问题的时候,必须要保证该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其答案也应当存在教科书范围之内,另一方面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事物与知识点的理解有限,这就要求对于相关问题的解决思路必须是具有代表性的,只有具备了这几点才能够通过“问题导学法”来实现既定的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
二、注意问题设问与解决的前后一致性
通过上面的总结我们知道,初中数学阶段的“问题导学法”在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实际问题设问题,另一方面还应当是有针对性且前后一致。例如在进行“两个自然数相加的和乘以两个自然数相减的差”的计算中,教师便可以通过对问题的设问来引导学生展开对实际问题展开一致性的解决与分析。第一步,提出问题的假设:“操场上有一块边长为a的正方形面积,现在由于实际需要考虑通过对南北方向各增加2米,而东西方向则需要减少2米,请问改造后的这块操场与原有面积相比是否有变化?为什么”;第二步,邀请学生在展开卓有成效的讨论后,对该项数学问题进行相关等式的罗列,从而引出“两个数的和乘以两个数的差”相关运算。第三,引导学生通过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对该道数学应用题展开有效运算,运用多项式的加法法则来实现合并同类项,以此来完成问题与答案的一致性思考。
除此以外,通过设问法来引导学生直接走进初中数学课堂的主题内容,利用问题的简化手段来形成全新的数学技能。该种“问题导学法”主要适用于一些有基础的数学知识中,它的一个作用更加倾向于对学生数学技能的推导与挖掘,而对数学答案的一致性思考则是更多地侧重于对学生数学能力的灵活应用。
三、重视“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通过上述示例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每一名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都应当将目光放在对问题的设计、推理与总结上面,结合实践我们将有效提升课堂“问题导学法”的相关实践经验作如下归纳:
(一)高效性在实际初中数学导学法中的应用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不妨对于一些与课堂内容联系并不是十分密切的内容进行一带而过的讲解,做好主次的选择,将更多的时间交还给孩子们进行高效的解题思路讨论。例如,在进行“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计算时,教师可以对发现该定律的历史进行简单讲解,而将授课的重点放在帮助学生去理解、运用数学公式上面,通过圆与圆心的边距计算、半径是否是等长的等问题入手,来提升学生动手动脑兴趣,在集中其注意力的同时,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独立寻找问题答案的能力。这样做不仅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初中生的数学逻辑思考能力,同时还能够帮助他们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二)针对不同学生层次展开提问
“问题导学法”的核心目标是激发学生对于学科的惯性思维,只有教师有足够的耐心予以引导,学生才能够对一个问题想出更多的解决思路来。所以教师必须要对每一名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水平有所了解,同时制订出符合每一名学生接受能力的数学问题并加以引导。例如对于一些学困生而言,教师要将一些基本问题留给他们作答,以此来树立其学习知识的信心;而对于一些学优生而言,则是安排一些比较深奥的数学知识,相信初中数学教师所展开的分层“问题导学法”授课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应用水平,同时还能够赋予他们解决问题、认清自我的一把金钥匙。
综上而言,初中数学课堂的“问题导学法”不仅能够高效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同时还能够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利用教学分层实践来帮助不同水平的学生查找不足,以此来实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同时将授课的主体归还给学生,在提升他们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的同时,实现发散性的数学逻辑思维,为日后迈向更高学府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