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作品唯物史观的课堂应用
2018-02-25赵梅芳
赵梅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陕西 咸阳)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所以历史是客观的,不是虚无的。晚清著名思想家龚自珍说过:“预知大道,必先为史”,所以在我们的历史课堂中更要去实现“唯物主义史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电脑、手机、平板、电视、电影院等已成为中学生观赏影视作品的重要渠道,也是他们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休闲方式。历史题材的影视剧特别深受青年学生的喜爱。在问卷调查中,国内卡通片《秦时明月》及抗战影视剧深受学生的喜爱。这对学生的历史知识普及无疑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受一些因素的影响,一些戏说类的历史剧及抗战神剧也随之充斥荧屏,对学生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产生了负面的影响。针对这种现象,历史老师要认真研究和探讨,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影视资料,对学生给予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和唯物史观。
一、明确影视作品与历史教材之间的关系
影视作品作为教材的拓展和辅助资料,能有效拓展教材知识和衬托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在课前的备课中通过搜集、整理、比较的方法,选取、剪辑适合本课的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去伪存真”唯物史观,去选取影视资源。对于戏说类的历史题材影视剧、“抗战神剧”坚决说不,避免给学生错误的历史观和价值观。老师选择影视资料一定要在国家有关部门严格审查通过的历史题材范围内筛选。近年来同一历史时期不同版本的影视剧非常之多。比如战国时期秦国题材的,有宁静版的《大秦帝国之纵横》、孙俪版的《芈月传》,对学生来说更喜欢孙俪版的《芈月传》,这两部作品都能很大程度反映历史史实,在七年级上册的第八课《商鞅变法》一课中我剪辑了《芈月传》中的第一集片头部分介绍商鞅的死因,在课堂中让学生去评价商鞅的变法,从而达到对课堂气氛的烘托和对教材知识的拓展和丰富,提高课堂效率。关于清朝的历史,不妨选择影视剧《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等正剧,避免学生形成错误的历史观。
针对我国影视界近年来拍摄的一些“抗日神剧”,我组织学生查阅相关历史资料,观看抗战正剧,对相关史料进行分析和评价,让学生认识抗战的残酷性及复杂性,从而归纳出真实的抗战史。通过这种引导,学生的唯物史观逐渐养成和形成,学生的许多综合能力在这个系列的过程中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二、影视作品唯物史观在课堂导入环节中的应用
作为课堂导入环节,必须要新颖、有趣,更要有针对性,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导入环节要选取有关影视剪辑导入新课。八年级上册《维新变法》一课中,我剪辑《走向共和》中有关康有为、梁启超公车上书片段,观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康有为、梁启超公车上书的社会背景?为什么维新变法是一场有进步意义的变法运动?维新变法为什么最后失败?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史实,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启发学生去思考、去探讨,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如讲授《火烧圆明园》时,可先播放同名影片。通过圆明园火烧前后对比,让学生进入创设的历史情景,感受历史事件的过程。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进行探究。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学生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
三、影视作品唯物史观对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应用
影视作品在渲染课堂氛围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世界观。不同的影视作品蕴含着不同的价值观。现在国内外影视作品良莠不齐,势必会影响中学生的身心发展。中学阶段是中学生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学校、家庭、社会在对孩子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应重视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影视作品唯物史观的运用。比如在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南京大屠杀》一课中,由于书中文字叙述比较少,如果只有教材和教师一张嘴会显得苍白无力。所以在本节课中我节选了刘烨参演的《南京大屠杀》电影片段在课堂中播放,学生整个过程安静、震惊、痛苦,有些学生流下眼泪,身临其境感受日本对我们犯下的滔天罪行。最后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以及对我们的启示。学生侃侃而谈,都能表达自己的感情。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也能让学生客观看待评价中日当前的国际关系,也明白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和平来之不易,我们要更加热爱和平,维护世界和平是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总之,以历史题材为背景的影视作品内容丰富、资源庞杂。影视作品更具有直观生动、强烈的震撼力、情节波澜的特点,更能吸引中学生,所以节选符合更能体现历史史实的影视剧应用于教学中,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课堂效果的最佳途径。好的影视作品促使学生了解历史、认识国情,培养学生唯物史观、正确价值观发挥重要作用,也能进一步推动历史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