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学生精准资助育人工作探索
2018-02-25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渝北 401120)
引言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阶段,做好定点扶贫帮扶工作的同时,将继续探索精准资助育人体系,以提升贫困学生技能为着力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个人有技能、人人有工作”的工作目标,从而减轻贫困家庭负担,带动家庭脱贫,为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贡献学校应尽的力量。[1]
一、精准扶贫的时代背景及精准资助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精准扶贫”自此拉开序幕。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的良策,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扶贫先扶智,绝不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坚决阻止贫困代际传递。”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作为教育扶贫的重要内容,面临从“量”到“质”的转型,亟待改变传统的资助模式及探索新路径,从而实现精准资助,最大限度发挥资助育人的效果。张远航指出:精准资助包括:对象精准、需求精准、形式精准和效能精准。所谓精准资助,即找准资助对象,通过差别化的资助形式,最大程度发挥资助的效能。
二、高职院校贫困学生的概况及特性
高职院校贫困生是指因多种原因造成其家庭经济困难,基本生活的用度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区域的最低生活保障线,没有能力支付在校期间的各种费用,有的甚至日常生活也没有保障的大学生,可分为一般的贫困生和特困生,其中支付学杂费和生活费很困难的为一般贫困生,几乎完全不能支付的为特困生。高职院校贫困学生思想政治状态的主流是健康的,是积极、进取、向上的。他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热爱中华民族,在困境中能够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努力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远大的理想和美好的梦想。但是,也有一少部分贫困学生由于经济十分拮据,生活非常清贫,日常生活中承受着极大的心理上的负担和精神上的压力,其思想行为有以下几个特性。
(1)自卑心理严重。高职贫困生大部分来自比较偏远的乡村和城镇下岗职工家庭,其家境贫寒。他们很少主动参与到大学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去,不愿意与同学们相互间进行思想交流,参加学校集体活动也表现得不够积极,交友受到了一定限制,自我封闭,心理出现扭曲。
(2)独立性格强烈。高职院校大多数贫困学生在家庭中很早就能为父母分忧解愁,所谓穷人孩子早当家。特别是从偏远农村来的贫困学生,他们当中不少曾经还是“留守儿童”,有较强的独自生活能力,但是其独立性格和敏感性也过于强烈。
(3)逆反心理严重。当前社会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良现象,致使部分贫困学生把家庭的经济困难和自身的生活拮据完全归咎于社会,产生了比较强烈的逆反心理。他们有的对正面教育持猜疑立场,有的对学校的教育和教师的管理工作持反感态度,有的也曲解教师和同学的体贴与资助,觉得对个人的帮助是嘲讽自己,经常故意与学校的管理、教师的要求相抗衡。
(4)思想消极、情绪低沉。因为物质条件和生活环境方面存在的差距,致使高职院校贫困学生无法享有与家境优越的学生同等的资源。世俗中的冷漠、个别同学的歧视易使他们对社会持否定态度,消极地看待现实生活。碰到艰难和挫折时,容易自暴自弃,埋怨父母,抱怨社会,这样的消极思想和情绪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不利于校园的和谐稳定。
三、地方与高校联动,提高资助工作的准确性
1.深入宣传资助政策
对于高校资助政策的宣传,不能局限于高校内部。为了确保大学新生尤其是贫困生在入学之前能够了解到高校的资助政策,高校应当“走出去”,加强与各所贫困地区教育局、城市里的民政部门、各所中学的联系,通过线上宣传与线下宣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多维立体的宣传。首先,以网络为载体,通过当地人关注度高的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将高校资助“奖、勤、助、贷、免”等五大模块的具体政策做成微视频、动画片等形式,在线上进行宣传;其次,以“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为重要契机,将“高校资助政策宣传”作为主题实践活动,由在校师生组队,分别深入不同的贫困地区,通过贴海报、发宣传手册、开设咨询点、授课等形式,宣传高校资助政策。
2.拓宽资助平台,扩展资助经费来源
充足的资助经费是精准资助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当前,在高校不断扩招的情况下,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人数日益增多,加之物价上涨,所以拓宽资助平台、扩展资助经费来源、提高资助标准势在必行。实现精准化资助的目标,切实解决贫困生的问题,不能只依靠政府和学校的资助,需要社会各界多方力量共同参与。高校应更加积极地引进社会资金,扩充资助经费,实现资金来源的多元化,让更多的学生受益。社会资助经费一般来自于校友或者企业的捐赠。企业在与高校合作成立奖助学基金给予高校贫困生物质资助的同时,可以考虑面向贫困生提供实习机会,择优录取转正。这样不但可以提升贫困生的技能,而且可以为企业人才储备提供保障,形成双赢的局面,实现“造血式资助”。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福利彩票、教育基金、众筹等经济手段筹集资助经费。
3.多措并举提升育人实效
学院注重资助过程育人,多措并举拓宽育人功能,利用国家助学贷款、助学金评定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励志教育;利用奖学金评定,对学生进行学风教育;利用表彰奖励,对学生进行自立自强教育、榜样教育;利用资助育人项目进行素质教育;利用勤工助学进行实践育人教育等等。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形成了资助工作的协同育人机制,成立了助学金爱心社团联盟及大学生文化创意中心,设立了国运交大“青年领导力”项目,开展了温暖校工免费义务家教项目。
结语
精准扶贫是我国扶贫工作的一个新阶段,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要提升资助育人的效果,助力教育扶贫,必须转变传统思路,探索精准资助,建立精准识别的经济困难生数据库,科学分类制定科学合理的评定标准及制度,精准识别、精准施助、跟踪反馈,把学生资助工作作为系统工程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