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体育教学目标研究
2018-02-25
(吉林省辉南县第六中学 吉林通化 135100)
长期以来,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不十分明确,反映在现行体育教学目标上,要求比较笼统,缺乏层次感,量化因素较弱,教学中随意性较大,随意取舍教材,放弃教学内容,降低考核标准。体育教学目标逐渐失去了对体育教学实践本应该具有的指导作用。通过梳理目前我国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为确立和实施凸现高职特色、科学性、可操作性、发展性、评价性相结合的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提供参考和依据,以指导高级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和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1]
一、我国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
1.理论与现实的脱节
第一,现有的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更多地考虑理论上的完美,内容的齐全,而没有考虑到现实的可能性;第二,教学目标制定的大而全,用词模糊,缺少可操作性和实现的可能性;第三,教学目标宽泛、笼统,缺乏现实的可操作性。有些目标在选择时缺乏直接的指向或充分的教学论的理论依据,形成了实践中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选择的多难困境。[2]
2.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多功能特点的弱化
过于注重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所培养出的学生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忽视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致使学生难以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过于注重社会价值,忽视个体价值,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中过分凸现科学性,没有体现出人文性。[3]
3.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概念混乱
体育教学目标与体育教学目的、体育教学任务概念仍然界定不清,容易引起教学实践上的不知所措。各学段教学目标界定模糊,目前的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几乎涵盖了智育、德育、美育和体育的各个方面,从内容到形式上与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无明显差异,缺乏递进性和发展性。没有体现出高级中学体育的特点和优势。教学目标特色不鲜明,没有体现出现代中等教育的要求、时代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4.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价标准
不少教师习惯于用一些描述过程或表达某种终极理想的词语来表述教学目标,而缺少对学生学习行为结果或目标达成度的描述。这样做的结果必然导致教学目标被虚置,使人无法判断教学目标是否最终达成,从而影响对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检查与评定。所以,对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发展性重视不够,往往以达标率和运动成绩等显性指标作为评价的标准,从而放弃了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而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等本质目标内容,导致教学目标的嬗变。
二、进一步完善高中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的途径与措施
1.提高体育老师对体育课的重视,不能将体育课简单地认为是锻炼身体的客场。锻炼身体只是一个主要手段,目的是增进中小学生的健康,是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体育课,同样是学校课程体系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体育老师引起了重视,才能把这种重视传达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只有体育好了,才能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才能让学生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高素质的劳动者。而且,不但引起思想上的重视,还要身体力行,采取有力的措施来促进体育的发展。
2.改变传统目标体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当今社会,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逐渐加深,各方面都想做自己的主人,在体育上也同样不例外。只要确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认识到体育是对自己的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才能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做自己的小主人,改变原来的体育课只是达标课的局面。变让学生锻炼为学生自己锻炼,这样的话,当增加理论课的教学时,学生就不会再有抵触心理,而老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地了解体育学习的目的和任务,懂得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阅读体育与健康的教材。这样学生就会从实际和理论两方面来加深自己对体育课的了解和喜爱。[4]
3.大力推进学校校本教研制度的实施,构建多样的目标体系。缩小教育科研理论与实践差距的有效途径就是让更多的一线教师参与教改科研,并努力让他们成为课改专家。在参与中提高,在体验中成长是新课改校本行动研究的重要理念,传统课程管理体制捆住了教师的手脚,束缚了教师的思维,助长了教师的机械执行课程的惰性,甚至是课堂放任自流的失职行为。选修课程资源的开发以及课程内容的确定,课程结构的编排组合和课程评价体系的制定等都在体育教师的参与中实现,这种课程更能贴近学校实际,更能在教学实践中改进与优化,并形成校本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从而克服“千校一面”大一统的“一纲一本”的国家课程模式。
4.运动负荷的预设要科学、明确,要有一定的弹性范围。在设定体育课的活动量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体状况,一种动作练习要在不同班级和学生中多次做实验,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性别和运动基础等,以避免发生运动事故。在编写教案时,每个动作的练习要用具体的数字来表示出来,有些活动还要对时间做一个估计,以免上课时发生意外事件。
体育是以培养健康的体魄,促进学生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增进健康,抵御疾病等各方面的能力,以及掌握体育锻炼的知识和卫生保健的方法,体育是培养自律自制、竞争进取、团结友爱、集体荣誉、克服困难的最具挑战性的活动,那么我们体育课的内容、方法就必须要围绕这一点去进行大胆的创新与改革,使体育课的功效大大加强。
总之,高中体育教师要想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就必须制定好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以目标为导向,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将体育运动的本质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的了解体育,热爱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