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8-02-25

关键词:兵法上联对联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孙渡初级中学 江西宜春 331104)

随着传统文化在中高考中考查的比重加重,近年来中考语文中对联题出现的频率很高,如2016年北京卷、福建福州卷、广西北海卷,2014年贵州遵义卷,等等。命题人一方面考查了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另一方面也考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以及知识积累能力。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一、对联文化的解析,引起初中学生对我国对联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通过解析及对对联文化的入门介绍,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初中学生对我国对联文化的重视以及进行相关的学习和传承。例如:

1.下面是一副励志联,上联是“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请选择最合适的下联( )

A、望梅止渴,何苦煎熬自己 B、守株待兔,还是丰衣足食

C、走马观花,胜若行云流水 D、隔岸观火,莫若前与帮忙

解析:A。在对仗方面,四个选项均较工整,A项略显有诗意,境界高远。因此,可以考虑与上联意思的联系,在意境等方面进行区别。由此可知,除了加强对对联知识的积累外,还须知加强对生活的感悟。

2.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感世事,对对子”,现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的活动,请你根据上联“寸步优游知远近”,选择最合适的下联( )

A、一生坎坷知冷暖 B、世事艰辛识人心

C、一生坎坷晓高低 D、人事沧桑见冷暖

解析:C。四个备选项从对联的知识来考虑,一眼可以排除A项,因其犯了重字的错误,上下联同一位置不能重字。B项是语法错误,同位置词语词类和结构要对称,这是对联艺术的精髓所在。“人心”是名词,与远近结构也不同。D项对仗工整,对联音律讲究仄超平收,然“暖”为仄,不妥,且语意也没有C项衔接之自然。

二、借助“三十六计”兵法策略的解读,对初中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渗透

“三十六计”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2]

“三十六计”中许多计谋是借助比喻手法命名的,下列计谋的命名都借助了比喻的一项是( )

A、远交近攻 顺手牵羊 反客为主

B、围魏救赵 以逸待劳 偷梁换柱

C、打草惊蛇 浑水摸鱼 调虎离山

D、暗度陈仓 金蝉脱壳 欲擒故纵

三十六计是是中国古代的三十六个兵法策略,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范畴。三十六计,计计相扣,在展现中国古代兵法和东方智试想文化的同时,浓彩重墨描绘出一幅二千年前中国战国时期政治、军事与各阶层不同的人物情感相交融的历史画卷。

三、阐述对孝文化的解读和理解,让孝的思想住进心里,融进血液中,一代代传承,生生不息

俗语说百善孝为先。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很重视人之孝德的培养,孝为德之本。《论语·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孔子的弟子子夏也说,若“事父母能竭其力”,也就是“孝”,那么就“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可见,一切善行都可以从“孝”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孝是其他一切善行得以生成的基础。[3]

孝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随着现代化社会的来临,快节奏的生活,孝文化面临着无数的困境与挑战,在现代的学校教育中,孝文化的宣扬和影响逐渐被弱化,以至于现在大部分学生不知道有关“孝”的知识及内涵。针对目前多数学生对孝文化的理解及实践现状,初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让初中学生走进博大精深孝文化,汲取传统美德之精华,在思想教育中重新构建孝文化,大力弘扬孝文化。[4]

有了恭敬心,与父母说话的态度和语气,自会温婉谦和,照顾侍候父母,自会恭谨周到。有了恭敬心,父母的教诲会认真聆听,父母的责备会虚心悦纳。[5]

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理性的文化,用现代语言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表达出来,使人们真正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逐步渗透,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有着莫大的好处,也让初中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兵法上联对联
兵法大师
牛年春联集锦
小试身手
羊年春联
对联知识小问答
自对在对联中的作用
我怎样教写对联
『对联』一词的出处有了新发现
乱字组句
熟读兵法,何至两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