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生活的小学数学教学
2018-02-25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山口镇东碾疃学校 山东泰安 271038)
生活是数学的发源地,数学与现实生活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回归数学、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数学这门学科充分的展现出自己的魅力,同时还能够切实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让学生真正学到更具情感的、生动的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有趣、数学有用”,进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自主的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学习数学、内化数学、感受数学的合理性。[1]
一、数学情境与生活接轨
教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能让学生感到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好奇和兴趣,从而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在日常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教学实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2]
如:在教学《分桃子》一课时,先要求每个学生拿出9个桃子放在盘子里,每盘放的个数一样多,有几种放法,可以放几盘?当学生操作完之后,从中选择五种:(1)每盘放3个,9÷3=3(盘);(2)每盘放9个,9÷9=1(盘);(3)每盘放2个,9÷2=4(盘),多1个;(4)每盘放4个,9÷4=2(盘)多1个;(5)每盘放5个,9÷5=1(盘)多4个。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五个除法式子,并提问:可分成几种情况;学生于是很快的观察到:一类正好分完,另一类分完后还有剩余的。于是老师再画龙点睛地指出,正好分完的除法和除法算式,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分了以后还剩余的算式,我们就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样创设生活情景,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轻松的接受新知识。
其次,淡化数学中抽象的算理复述,强调直接的生活经验。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过分强调算理式的教学方法,不仅会让本就生动有趣的数学知识变得枯燥乏味,同时还会使原本容易理解的知识变得复杂化,这种教学模式的持续开展,必将会阻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进步与发展。例如,在讲述这样的一道例题时:饲养场有白兔12只,黑兔6只,白兔比黑兔多几只?有的教师就会反复的和学生强调,12表示12只白兔,6表示6只黑兔,白兔中有和黑兔一样多的部分,而另一部分就是比黑兔多的部分,即12减6等于6只。这种过分重视逻辑和算理复述的教学形式,极易使学生产生困惑感,进而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应当改变教学方案,以学生的思维为基础,去复述和解释这一问题,即“白兔比起黑兔来要多一点,那么从白兔中的12只减去黑兔的6只,就是白兔比黑兔多的6只。”这种从小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去设计的教学方案,不仅能使学生从数学中感受生活,同时还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际价值。
二、挖掘素材,要积极渗透德育知识
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使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新课标指出,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将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教授每一个新的知识点时,都可以将学生引领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以此来帮助学生实现理论上的活学活用,使学生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例如,在进行圆柱体体积和容积的教学时,遇到了这样一道题:一家生产商正在生产一种饮料,在外包装上,他们采用了圆柱形的易拉罐进行包装,即从外面测量,其高是12厘米,底面半径是3厘米,包装的侧身写有“净含量340毫升”的字样,请问这家生产商到底有没有欺骗消费者?学生通过计算得出结论是339.12毫升,因此有的学生说这个结果与实际差不多,所以没有欺骗消费者。当学生讨论的差不多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适时的进行引导,说道:“你们算出的毫升数是指圆柱体的什么?而净含量指的又是什么?”这时学生才发现前者求的是圆柱体的体积,而后者指的是易拉罐的容积,而体积明显的小于容积,所以这家生产商欺骗了消费者。此时,教师可以继续说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是遇到相似的事件,是不是就可以通过数学手段等来维护我们的权益呢?”学生纷纷回答道:“可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数学教学也要做到与时俱进,无论是对数学知识的教学,还是道德素养的培养,教师都应当给予其足够的重视。
三、日常生活“数学化”
孩子们的知识应该是在对话中形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在今天的“课堂超市”环节中,这一切体现得淋漓尽致。如:出示了文具价目表:篮球95元/个,排球50元/个,之后出示了一个数学问题,“买4个排球和6个篮球共要多少钱?”。这样的数学问题,没有用新教材的学生一般的解题思路只有这一种“95×6+50×4”,可是使用了新教材的孩子们却出现了多种解决方法:(1)95×6+50×4;(2)(95+50)×4+95×2;(3)(95+50)×6-50×2
通过“课堂超市”展示,使数学走进了生活,使孩子们体验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促使了孩子的思维开放性,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首先,在解决实际问题之前,教师要先借助一些生活现象,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数学意识。我们都知道,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像是购物交易、银行存取等都需要用到数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地将生活现象引入课堂,让学生明白数学真正的价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实现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提升。其次,强化操作。例如,在学完《比和比例》之后,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带到操场去测量树的高度,有的学生提议用影子进行比例测量,这时,教师就可以帮助学生找来2米长的竹竿,插在操场上,映出竹竿的影子。之后,在实际的操作和计算中,学生计算出了树的高度。这种通过实际操作来提升学生数学实际运用能力的方式,不仅可以将数学与现实密切的联系在一起,同时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让学生在“玩”中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使小学数学达到数学与生活的高度结合与同步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现实生活与小学数学的结合,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的认识数学、了解数学,同时还有助于帮助学生真正做到活学活用。但是,“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并不是放任学生于生活中去自主的学习数学,而是要充分的发挥课堂的作用,实现“以数学为根本、以生活经验为辅助”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实现思维的开拓、想象的飞扬、灵感的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