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拓展阅读实验研究
2018-02-25
(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二小学校教育集团炳草岗学校 四川攀枝花 617000)
一、课题的提出
在世纪之交的今天,素质教育已成为改革和发展之潮流,学校教育如何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与课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形成全方位的教育体系?而语文拓展阅读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既是对学生自我能力培养和全面素质提高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对学校教育及语文学科的拓宽、延伸和补充。
当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究竟怎样?在阅读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老师作哪些指导?我对我们班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其结果归纳如下:[1]
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方法不当,造成高耗低效;盲目择书,阅读内容单一。从调查得知,我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大纲的要求相差甚远。为此,我于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在全班范围内开展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实验研究”,通过研究对现行的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补充、扩展与延伸。[2]
二、研究的形式、方法
1.开展拓展阅读的形式
个人活动形式,如开展课外阅读、课外写作、个人投稿等;家庭活动形式,家中订阅报刊杂志,设立家庭小图书室、家庭书架,与亲人通讯等;班级活动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写周记、出墙报、出专栏、出手抄报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全面素质。[3]
2.培养学生拓展阅读能力的方法
(1)激发拓展阅读动机
古人说得好:“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师应在学生心灵中激起求知欲望和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这“欲望”与“火花”就是学习兴趣与动机的激发。首先我们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读物。如“童话寓言故事”、“少儿科普知识”、“名人小时候趣事”等,激发学生对课外读物产生兴趣;其次,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推荐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读物,了解书籍、报刊的分类,帮助学生选择书报;此外,我们还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教室的图书角随时开放,激发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到图书角看书、读报或借书.
(2)指导拓展阅读方法
小学生阅读能力尚在形成阶段,要不断地让学生总结课堂上所学到的阅读方法,并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拓展阅读,使之形成能力。为此,我将重点放到“如何上好每一堂课”上,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教会学生提出问题,提高思维能力;教会学生阅读步骤,掌握读书方法。
(3)培养学生拓展阅读能力的外部条件
每周增设拓展阅读一课时,我根据学生年龄、知识、能力等特征确定好阅读的数量、时间、内容、要求,并按学生阅读能力的最近发展来安排好拓展阅读的计划,加强课外阅读的硬件建设。
(4)检查落实
我们根据学生制订的读书计划,专门设计了一份“拓展阅读卡”,里面说明填写的内容:时间、书名、作者、优美词句摘录、主要内容、收获与感想等。并且在阅读量、质方面提出一定的要求:每日安排一篇文章阅读量、篇幅:300字左右,文体安排:低中年级以童话、寓言、成语故事为主,高年级逐步扩大范围。
(5)展示成果
让学生定期汇报阶段性的课外阅读成果,使其相互借鉴,表扬先进,鞭策后进。一般我们通过生动形象的固定园地,让学生展示成果。例古诗擂台、美文点评,中外名人,知识集装箱、身心保健、先看后说等。这样,既激发学生开展拓展阅读的兴趣,又能有效地培养其课外阅读的意识和习惯。
三、研究结论
1.拓展阅读活动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
一年来,班级图书角收藏图书达200余本,两个寒暑假学生阅书总量达170余本。现在班级里大多数学生对于数百首浅近的古诗、儿歌能脱口成诵。
2.拓展阅读活动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
无数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其中蕴含的思想性和人文性潜移默化地薰陶了学生,影响着学生的言行,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勤奋好学”已在全班形成了浓浓的氛围。
3.提高了学生的读写水平我校在开展课外阅读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坚持多读多背,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和水平。学生在多读多背中积累了大量的佳句、名篇,慢慢领略到写作方法,从读中学会写。
四、拓展阅读活动实验的反思与讨论
1.冲破“课本”与“课堂”的约束和限制,适当扩大阅读容量,使之与课文课教学有机整合,并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逐步形成优势互补,缺陷相克,课内外有机结合的语文教学新体系,已经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2.实验结果证明,要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效率,光靠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得到广大家长的积极配合和支持。每个家庭应该根据学校要求指导孩子制订一个家庭课外阅读的计划,个个学生建立家庭小图书室,并达到一定的藏书量。具体要求低年级学生人人争取达到200册,中年级400册,高年级800册。从而把课外阅读引进家庭,使学生在家庭中也有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以促使学习型家庭的形成。
3.如何科学地安排拓展阅读的序,明确各年级的具体要求,怎样真正使拓展阅读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以及如何建设学校图书馆等问题都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