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心品味得诗意 自主探究觅诗情
——《双桅船》教学设计欣赏

2018-02-25皖江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学苑教育 2018年14期
关键词:意象文本情感

皖江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马 园

徐志摩曾打了个比方:“教师如牧童,只负责把牛引到草地上去,至于牛想吃哪一块草,是站着吃还是躺着吃大可不必管。”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允许学生以自由的姿态进入文本,而不要指定他进入的路径,在他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的帮助,不是一直牵着他的手。如果这样做了,学生就可以获得更大的空间。不至于思维早早的被锁定。笔者最初在教授唐诗时总想教会学生鉴赏诗的方法,从而实现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目标。然而长期下去发现学生读诗的兴趣越来越淡,更害怕做诗歌鉴赏题了。有幸听了郑桂华老师的一节课,鉴赏现代诗歌舒婷的《双桅船》,收获颇丰。

自始至终我都沉浸在郑老师预设的情境中,像一个学生一样积极的思考体会,与文本再次对话,欣赏学生的发言,课后我思考这堂课为什么会起到这么好的效果。觉得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思考的氛围

上课开始时,郑老师和学生交流起来,聊学校、班级、生活,同学向她提问题,这样亲切的交流让学生放松心情,活跃了气氛,对老师产生了亲近感,为下面的教学奠定了基础。这是一首现代朦胧诗,课上没有常见的琅琅读书声。正是这种轻轻的读和默默的读,让学生充分的情感和深沉的思考融入到诗中,一次又一次自主的产生情感的涌动。我想到语文课堂长久存在的书声琅琅,自由读、点名读、分组读、轮流读、全班齐读、男女生对读、师生配合读、老师范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生怕课堂安静下来,好像安静就代表着冷场。但是不是所有的课堂都必须得这样,有时最有效的阅读离不开独立的、深入的、沉潜的静思,离不开独自的品味涵咏。热闹的朗读是可以的,但是不能变成是个别有天分的学生的表演场地,不能因此剥夺学生的独立自由的阅读包括默读,乃至不读与深思。

其实学生沉浸在文本中,不是一般性的接触文本,而是作为个体生命进入作品,是情与义的交融,言与思的回合,只有给足了学生时间,让学生充分的与诗文零距离的接触,与作者的心灵相碰撞,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自由发散,想象自由地飞翔。郑老师正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细细品味的“场”,一个静静思索的“场”。学生实现了感悟语言、理解内容、体会感情的完美结合,实现教学的增值效果。

二、自主探究,闪烁智慧火花

诗歌的语言不比散文的语言,散文的语言一般是比较直露的、具体的,而诗歌的语言融形象和含蓄性于一炉,表达意思高度凝练,因此对它的理解就要花一番功夫,要求能够理解诗歌的意象。探究从问题开始,没有问题也就没有探究。“问题”往往被视为探究学习的核心。杜威认为:“思维起于直接体验到的疑难和问题。思维本身就是‘探究、调查、熟思、探索和钻研’,以求发现新事物和对已知事物有新的理解。总之,思维就是疑问。”问题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存在的,郑老师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以问题为思维中心,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一开始就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阅读首先是感觉是什么,其次才是追溯感知的过程。郑老师善于营造自在的课堂,想尽办法使学生突破了自身局限,促使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使学生把想象、体验、情感融入到诗中,进入诗中描绘的意境,去了解并触摸作者灵魂。在这堂课上,学生的问题很多。岸和船指什么?他们是怎样的关系?当学生沉浸在想象他们是恋人,作者深情的思念远方的他时,教师适时的创设情景,让更多的学生思考,质疑。终于有学生提出,为什么在另一个纬度相遇?为什么不断的相遇又分离?把对诗的理解推向了高潮。从前面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出,郑桂华的教学模式实践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一味的讲解,而只做了必要的点拨,郑老师把大部分的时间都交给了学生,让学生一遍又一遍的读,在轻轻的读中,深深的思考,体悟作者的情感,体悟语言的精妙。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参与文章意义的建构。他们产生独立的思考,相互合作,敢于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与思想。这一切都彰显了他们自己的个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并没有被淡化,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个变革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说的“这是一种变革,一种革命,是哥白尼在天文学中从地球中心转移到太阳中心一类的革命。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教育的措施要围绕他们组织起来。”在郑老师的引导下,实现了教学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

三、循序渐进,找寻鉴赏方法

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后得出了结论,这时郑老师适时的讲解两个概念,核心意象和辅助意象,核心意象就是船和岸,辅助意象是雾、风、一场风暴、一盏灯等。辅助意象是为核心意象服务的。这样学生恍然大悟,更加清楚了。认识在发展中产生了质的飞跃,促成了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的生成。

四、精当评价,促进审美提高

在教学中,学生会积极的调动自己的情感、生活体验和积累的知识对文本进行解读,由于文化积淀、生活经历、个性情感的差异,学生的理解往往会千差万别,教师准确简明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郑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经常给予鼓励,亲切的,中肯的,轻快的语言让学生感到温暖,同时激发其它学生积极的思考。

总之,在这堂课上郑老师的语言如春风润物,她尊重学生与他们平等对话,她创设情景,恰到好处的启发,让我受益匪浅。以上是我的一些浅薄的想法,这节课给我带来的思考将继续下去,我将孜孜不倦的追寻高效课堂的方法,为学生爱好语文、学好语文、热爱生活带路。

猜你喜欢

意象文本情感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情感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意象、形神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