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中语文整体教学的和谐关系
2018-02-25谢燕平
谢燕平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高级中学,江苏 常州)
高中语文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整合高中语文知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怎样构建语文教学的和谐关系是教师的研究重点,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语文知识进行统一,方便学生系统学习,从而提高学生语文成绩。
一、打好语文基础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基础知识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只有扎实掌握基础知识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前应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死板,语文学科的文字性知识较多,学生学习起来难免会感到枯燥,不利于教学的开展。因此教师应在教学前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通过文言文、现代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举办诗歌大赛、阅读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学生在参加活动过程中自信心会得到提升,学习兴趣会被激发,能够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2.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促进学生语文成绩的进步,通常高中的学习压力都较大,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只会使自己更加疲惫,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朗读课文时应做到边朗读边理解;在写作文时应将意思表达清楚,并做到文字干净工整,平时应该多读书,积累名言名句以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力,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也能够更加轻松容易。
3.加强基础练习
在高考中很多题型都来自语文的基础题,例如文言文解析、成语、标音等,教师在后期教学时往往容易忽视语文基础。在高一阶段,教师应利用早自习时间对学生的阅读、成语进行训练,并定时小考,为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使学生在牢固的基础知识前提下进行学习,对提高学生语文成绩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阶段性培养
1.注重学生的想法
学生在高二期间无论是成绩还是思想都会出现较大的波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观察学生的想法,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重视语文的学习。
2.板块培养
在高二阶段,教师主要讲解必修和选修的课程,在教学时,应采用板块练习,每到一个阶段就对学生进行相关能力的培养,例如,讲《史记》时要对学生进行理解、阅读、断句的训练,在学生掌握知识后,挑选合适的试卷巩固复习,再对相应知识进行巩固。
3.试题训练
高二是学习语文最重要的一年,重点和难点知识都会安排在高二,因此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是很大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可以在每节课讲完后,对学生进行随堂训练,将讲过的知识总结整理出来,在课上最后的几分钟与学生一起回顾,并选择近几年高考中典型的试题给学生,使学生适应高考题型的难度和问题方式,为高考提前做准备。
三、巩固与复习
1.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
教师在教学中,应将繁琐的知识总结出来,定期帮助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点,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找出解决方法。教师应将学生平时在练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总结出来,并集中在一张试卷上,定期为学生巩固,学生在做题时就会对错题产生深厚的印象。在高二学习中,学生对语文的基础知识有了深层的了解,经过反复的练习、消化,语文成绩就会提高。
2.回归课本
语文知识无论再怎么延伸及创新都离不开课本。在高三复习阶段教师应将学生带到课本知识中,整合高一和高二的课程,并重新温习基础知识,包括对文言文的背诵和理解,对错字的认知等。教师应将学生带入教材中,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后,再带出教材,对学生进行课外知识的延伸,包括阅读欣赏、作文创新等,每天为学生安排一篇课外文进行阅读,并写出读后感,在高三一年中,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和作文基础会得到提高。教师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采纳完成高考前第一阶段的复习目标。
3.提升学生全方面的能力
在高三学习阶段,学生的学习目标应放在高考上,因此教师应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生的语言能力、理解能力、认知能力、分析能力等,在经过基础知识、板块练习、习题复习后,学生的语文成绩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教师也能够清楚地看到学生的能力,也有利于教师进行分层教学。
4.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在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将知识串联起来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提高语文知识的整体性,并将知识由浅入深地交给学生,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会容易很多。教师还应提高自身知识的储备量,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教师,能够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尽量不要安排学生在课下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高中语文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教师在教学时,应将知识点总结出来,并由浅入深地教学,从基础知识到课外延伸,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还应该了解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目标,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复习进度,并安排给学生不同难度的学习内容。总之,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提高语文知识的系统性,为高考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