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行音乐,实践研究
——流行音乐在高中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和实践研究

2018-02-25

新课程(中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流行音乐高中生音乐

周 迪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江苏 扬中)

流行音乐进入到高中的音乐课堂中已经是必然的趋势,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引入具有积极意义的歌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以及人生观,当前高中的音乐课堂在应用流行音乐的时候并没有发挥出其原有的功效,为此本文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点优化完善的措施。

一、流行音乐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1.流行音乐的教学目的过于功利化,忽略了音乐教育中的人文价值

在高中的音乐课堂中引入流行音乐对于音乐教师来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教学任务,教师为了丰富课堂内容引入多样的音乐艺术形式,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以及想象力。但是在课堂上树立的教学目标非常功利化,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学习音乐知识更多的是为了考试或者是未来的艺考等,对于音乐中蕴含的文化知识和人文价值较为忽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疏于向学生传递音乐文化的人文价值。

2.流行音乐的教学形式落后,与时代感和流行趋势不符合

高中音乐课堂上教师无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对于流行元素以及其中蕴含的正面意义认识不足,存在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教师对于当前高中生喜爱的流行音乐并不了解,教师与学生对于流行音乐的判定标准不同,在音乐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无法建立沟通渠道,在价值观和艺术欣赏水平上无法达成统一。

3.流行音乐在课堂上缺少高效的教学策略

在高中阶段,学生承担的压力较大,对于音乐课程学生普遍不重视,对于音乐课堂的参与度也是极低的。大部分学生将音乐课程当做副科,对于其中蕴含的文化知识缺少探究的兴趣和能力,教师在课堂引导的时候也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多是从课本出发,没有与学生进行基本的情感互动,单纯地为了完成教学目的而教学,无法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更不能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喜爱,由此音乐课程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低。

二、流行音乐在高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优化策略

1.加强教师对于流行音乐的认知

音乐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内容的时候应当发挥流行音乐的作用,积极筛选音乐形式给予学生听觉上的享受,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以及鉴赏能力。为此,教师在判定流行音乐的时候要以积极向上为标准,规避低俗、思想消极的音乐,尤其是高中生处于心里不稳定的青春期,对于一夜爆红的网络明星十分青睐,盲目追星的现象在高中阶段时有发生。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判别流行音乐,教师应当在课前查阅知识,剖析流行音乐的创作背景和蕴藏的文化内涵,在课堂引导的时候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以及音乐美学的知识,吸引学生快速地融入课堂氛围之中;耐心解答学生存在的疑问,教授学生正确的艺术鉴赏方法,例如,在欣赏《最初的梦想》这首歌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的内容,从中引出“为梦想坚持不懈”的正面思想,通过激荡的旋律使得学生感受到歌曲背后蕴藏的正能量。

2.扩充流行音乐的教学内容,拓展其蕴藏的文化内涵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引入流行音乐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探究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尤其是在课堂上播放古典与现代元素结合的歌曲,使学生对音乐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集中注意力。例如,教师可以搜集一些戏曲、民歌以及时尚的流行音乐,例如陶喆的《苏三说》,这首歌曲融合了京剧《苏三起解》的流水快板文化,体现了中国风的同时又与现代化的歌曲创作融合在一起,既向学生传递京剧唱腔的基本知识,又借助流行音乐的因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综合流行因素与古典文化丰富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于我国优秀的国粹知识有了全新的认知,规避了高中生对单纯地讲解国粹艺术有排斥心理的问题;拉近了传统文化与青少年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流行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有了全新的认知,在之后的课余生活中能够更辩证地看待流行音乐,找到有助于自己身心健康成长的流行音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社会观,逐步形成音乐的鉴赏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杜绝网络时代中形式不一的网络流行音乐对高中生思想成长的不良影响,推动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信息时代,网络技术成为人们生活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高中生成长的过程中,网络内容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的影响褒贬不一,其中流行音乐更是对学生的思维健康成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引入流行音乐应当树立正确的态度,从当前流行音乐应用现状出发,分析如何利用流行音乐构建高效的音乐教学课堂,提出相关教学策略,充分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为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流行音乐高中生音乐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圣诞音乐路
创新精神对流行音乐的作用
多棱镜中的流行音乐——两岸四地“流行音乐文化高层论坛”述略
音乐
和流行音乐有个约会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