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古诗教学 放飞学生思想
——以刘禹锡《望洞庭》的教学为例

2018-02-25福建莆田市城厢区灵川中心小学351162颜色艳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16期
关键词:洞庭诗句首诗

福建莆田市城厢区灵川中心小学(351162) 颜色艳

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然而在小学古诗教学中,不少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读、抄、背”这种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为了改变这种教学格局,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立足于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诗歌。

一、图文并茂,直观把握

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首古诗都配有背景图,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巧妙地利用这些背景图,配合精彩的语言讲解,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古诗的主要内容和独特的意境。针对中高年段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主动讲一讲从背景图中看到了哪些与诗歌有关的信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联想能力。

《望洞庭》是诗人刘禹锡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意味悠长。在教学前,我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古诗,然后将目光投向诗的背景画,给学生两分钟时间结合诗句观察图画里有什么,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如:“这幅图中,我首先看到的是一轮皎洁的月亮,映照在平静的湖面上。湖水的旁边有茂密的芦苇和松针,还有黛青色的山峰。”听完学生的描绘后,教师提问:“那么你从这幅画面以及诗歌内容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学生低下头再次观察图画和古诗。“意境清幽,宁静致远。”“除此之外呢?还有其他吗?”“从图画上看,只有清幽、宁静的意境,但是结合诗句来看,比以前学习的一些描写景色的古诗更具生动性。如作者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青山映照在湖面上,比作白银盘里躺着一只青螺,使整幅画面变得生动起来……”

经过图文并茂的讲解,学生很快便从抽象的诗句过渡到直观的内容层面,习得了看图描景的能力。

二、借助联想,理解内容

通过背景图,学生只是简单地把握了诗歌内容。想要进一步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还需要具体分析诗句,在借助联想的基础上,揣摩诗歌的主旨。

当学生描述完诗歌画面后,我要求他们结合诗句揣测作者是在怎样的心情下写下这首诗的。有的学生想到诗人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心情一定是愉悦的,可能当时他正在无忧无虑地游山玩水,无意中来到了洞庭湖,内心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饱含着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写下了这首诗。有的学生心思细腻,认为诗人在浏览此景时是在夜晚,而且是独自一人,说明诗人的内心应该比较孤独,否则不会在夜晚赏景,所以除了愉悦的心情外,应该还有一些孤独。听到学生的回答后,我给予点拨:“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当时诗人刘禹锡被贬逐南荒,二十年间来去洞庭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诗正是这次行程的生动纪录。不过,从诗句中能看出诗人有孤寂的心情吗?”学生再一次将目光投向诗歌,并没有发现诗人流露出这些情感。“所以这些内容只能是自己的联想,但是在具体分析诗歌时,还须以诗句为主。”

课堂上多留给学生一些自主思考、联想的空间。那些看似留白处,实际上对学生自主理解能力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

三、配乐朗诵,深化情感

朗诵是古诗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朗诵与朗读不同,要在不看古诗的情况下,融入感情地诵读。为了烘托朗诵的情境氛围,教师需要从网上搜集与古诗相对应的配乐,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朗诵《望洞庭》这首诗,可以配上带有古风色彩的背景乐,音乐节奏应趋于舒缓,带着波澜,如一阵微风拂过,像在平静的湖面画满涟漪一样温柔。在学生朗诵之前,我为他们划分好诗歌的停顿节奏:“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在朗诵前两句时,情感应该是舒缓的、柔和的、令人沉醉的;朗诵后两句要略带转折之意,心情由平静转向欣喜,仿佛自己眼前的便是洞庭山水一样,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读出来。除了单人朗诵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分组朗诵、整体朗诵,或是男女分别朗诵,带领学生体会不同类别的朗诵技巧。

好歌要唱,好诗要读。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对诗歌的情感进一步增强,不仅明确了诗歌的创作主旨,还陶冶了审美情操,学习效率也高度提升。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充分地想、说、读,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还要不断地寻找新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的积极性,让古诗的芬芳浸润学生的思维。

猜你喜欢

洞庭诗句首诗
余元君:一生只为洞庭安澜
《上课没人抢》
洞庭谣
我想写首诗给你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星月一舡压洞庭》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洞庭情缘(连载)
巧用诗句育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