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以学为中心的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的教学
——以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朱德的扁担》为例

2018-02-25浙江宁波市镇海区庄市中心学校315201陈灵丸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16期
关键词:斗笠草鞋朱德

浙江宁波市镇海区庄市中心学校(315201) 陈灵丸

部编教材将革命传统教育以课文和“我爱阅读”等形式进行呈现,一到六年级贯穿始终。如何做到以学为中心,拉近低年段学生和革命传统题材课文的距离呢?下面我以区级公开课《朱德的扁担》的教学来简述做法。

一、制定适度目标,把握教学的总体方向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基于对课文的理解,根据低年段儿童的认知特点,结合年段目标,以及本单元双线目标中语用目标的设计,教学目标定位为:

1.认识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难”,会写8个生字,会写12个词语。借助图片和生活实际理解“会师、斗笠、草鞋”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等动宾搭配的词语构成并积累,能结合图片用动宾结构的词语来说句子。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对革命先辈产生敬意。

4.初步学习从自然段中提炼关键词语并尝试讲故事。

只有对革命传统类课文的教学目标准确定位,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二、前后勾连,树立群文教学意识

(一)引导回顾,激发学习兴趣

我引导学生通过看图猜人物的方式走进课文。我选择的图片是一年级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插图和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里“我爱阅读”中的《王二小》的插图。

在交流王二小的抗战故事时,我通过读《王二小》,看革命经典动画片《王二小的故事》和亲子共唱《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让王二小的故事深入了人心。学生们知道了平时要结合革命故事,学习革命歌曲,不断扩展自己语文学习的外延。

(二)引导回忆,讲清故事内容

结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抓关键词句复述课文”这一语用目标,我在课前谈话时进行了铺垫,让学生说一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和《王二小》这两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反复试教中,我发现学生之间的能力是有差异的。有的学生语言能力发展不错,能清晰回忆内容,流利复述;有的学生说得磕磕绊绊,需要提醒才能较连贯地讲清楚。我认为不能操之过急,对于低年段学生,只要他们能够大致讲清楚故事的内容就好。

(三)以“一”带“多”,开启阅读之窗

群文阅读理念是把教材当作一个例子、一个窗口,通过一篇,引出多篇。

第一次试教的时候,我这样导入。

师:你们都很喜欢看革命传统故事吧?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请你们看图,猜一猜这个故事跟哪个革命人物有关。

(直接出示相关图片)

针对成绩比较好的班级,我这样导入。

师:老师听说小朋友们都很喜欢看革命故事,你们都读过哪些革命故事啊?

生1:刘胡兰的故事。

师:年仅16岁的刘胡兰为了严守党的机密,被敌人的铡刀活活地铡死了。她真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啊!

生2:我看过董存瑞的故事。

师:你能说说他的英雄事迹吗?

生:好像……是……他用手托起炸药包……把敌人的碉堡炸掉了……

(师随机补充)

(生听得很入神,被董存瑞的英勇事迹震撼了)

【思考】第一次,为什么不敢问学生读过哪些革命故事呢?第一,我是怕他们年龄小,阅读经历少,革命题材的故事肯定没读过多少,导致课堂“冷场”。第二,我怕他们说的革命故事自己不熟悉,不能很好地接话。第三,我怕他们虽然能够说出一些革命故事来,但是不能按照要求清楚地复述,浪费宝贵的时间。在深入对话时我发现,成绩好的学生,绝不是零起点。只有站稳学生的立场,允许他们充分地说,教师才能挖到“宝藏”。

三、图文结合,引导低年段学生初识革命年代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教师要尽可能地通过直观感知和体验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精神,以引起他们的共鸣。

(一)看图识人,初识革命伟人的样貌

朱德的名字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较陌生。于是,我精心挑选了最能展现朱德样貌特征的油画,用很通俗的话语介绍:“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曾当过红军的军长,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他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看图交流,初识革命年代的艰难

《朱德的扁担》中对朱德挑粮有一个详细的描述:“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我由词到句,层层递进展开教学。

1.扣动宾结构词语,感受人物形象。

在初读课文、检查词语的环节,我出示:“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学生读顺口后,引导他们看草鞋和斗笠的图片。若面对不同的学生,提问的方式和顺序也应不同。自己班是城镇学生,我就直接出示草鞋和斗笠的图片,让他们了解其特性。而公开课教学是面向外来的民工子弟,他们大多来自安徽、江西、四川等地的偏远农村,有可能家里人干农活的时候,还会用到这些东西。教学时我就变换了提问方式。

师:你们在生活中看到过草鞋和斗笠吗?

生:我在老家的时候,奶奶干农活……戴斗笠……

师:你是说,你奶奶干农活的时候,会戴斗笠吧。请你把话说完整。

生:奶奶戴着斗笠到田里去干活。

师:好的。那草鞋呢?

生:(沉思状)我爷爷也穿过草鞋的。

师:(随机出示图片)这就是草鞋和斗笠。草鞋是用干草编成的,既结实,又柔软。以前革命年代非常艰苦,大多数人穿的是草鞋。斗笠呢,既可以遮阳,又能挡雨,也是红军战士的好帮手呢!

以学为中心,就是心中时刻要装着学生,去了解他们的起点。外来民工子弟对草鞋和斗笠不会太陌生,但完整地说好一句话是其“软肋”。在对话中,我随时纠正他们的语言,引导他们把话说完整。

2.由词到句,初识朱德的高大形象。

学生认识了草鞋和斗笠后,我又随机出示有“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等词语的句子,旁边配有朱德挑粮的画面,要求学生把句子读通,并将文字转化为画面,使学生对朱德带头挑粮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三)看图说话理解词语,初识重要的革命历史事件

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问:“这段话主要讲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的队伍和毛泽东同志带领的队伍怎么啦?”学生找出了关键词语:“会师。”我再出示词卡,学生读。接下来,我出示了“井冈山会师”这一重大革命历史事件的著名油画作品,让学生仔细观察:高个子的是毛泽东,穿着军装绑着绑腿的就是朱德,他们俩都带着笑容,双手紧握。我还让学生观察其他人物的动作、神态。引导学生用“带着笑容、紧握着双手”这样动宾结构的词语来说。有学生说:“战士们高举着枪杆子。天空中飘扬着红旗。有的战士还骑着大马。老大娘一手提着篮子,篮子里装着鸡蛋。”看图说话让学生对“井冈山会师”这个重大历史事件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两支队伍合在一起后,革命的力量也就更加强大了。看图说话以后,“会师”一词的意思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唤醒体验,激情朗读,感受革命人物的可贵精神

(一)唤起自身体验,引导激情朗读

在教学“战士们为了储备粮食,争着去挑粮”这一段时,如何找到教学的最佳路径呢?

师:你们有没有爬过山?爬山的感受是怎么样的?

师:你们爬山的时候,最多带一点干粮,或者一瓶水,有的还有登山杖做帮手,但已经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了,而且你们走的也只有一点点的山路。而战士们要走多少路呢?

学生立马找出战士们要走“五六十里”。二年级的学生对“五六十里”到底有多远,是没有直观经验的。我就拿学校400米一圈的操场作比较。“五六十里”是要围绕学校的操场走六七十圈。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出来,感叹道:“战士们好辛苦啊!战士们真勇敢啊!”

(二)结合民谣激发学生热爱革命领袖人物的感情

井冈山精神激励着后人不断奋发进取。在当年的井冈山上,流传着歌谣:“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学习朱德挑粮的重点句时,我顺势引入这首民谣。学生对朱德身先士卒,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了解了战士们为什么会越发敬爱朱德同志的原因。

五、抓关键词尝试复述课文,咬定语用不放松

对革命传统故事的复述要抓住能够充分体现革命人物精神品质的词语、短语进行复述。

在《朱德的扁担》中,我从在第一自然段中将“会师”这个词语用大圈圈出来,到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出“储备粮食”“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争着挑粮”,继而到对重点写朱德的段落中“白天”“晚上”“整夜整夜”等词语的提炼,有梯度的层层落实,学生的复述能力得到了提高。

(一)同桌合作,初步尝试

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完整地复述课文内容,我先让学生进行了同桌复述,给他们壮胆。在同桌复述时,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认真倾听。(2)及时补充。我巡视并观察,对于合作好的学生给予了重点表扬,效果很好。

(二)组织交流,针对点评

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语言基础较差,胆子很小,平时也很少开展合作学习。第一个学生站起来复述的时候,基本是照着课文的内容读。我还是表扬了他的勇敢。但提出建议:“希望你能够看着黑板上的关键词,再对照课文,尽量用自己的话来清楚、具体地复述课文内容。”引导后,第二个学生显然比第一个学生表现得更好了。我及时表扬了他们,为学生的语文学习种下了自信的种子。

总之,低年段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的教学,教师要把握好教材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教学策略,以学为中心,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猜你喜欢

斗笠草鞋朱德
不必要花的钱
七十七双草鞋
卖梦店
如果让我许一个愿望
斗笠
奶奶的斗笠
汉字买斗笠
“巨鞋”
爷爷的草鞋
一日就是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