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素养,提升童话教学实效
2018-02-25浙江台州市仙居县朱溪镇中心小学317300王伟明
浙江台州市仙居县朱溪镇中心小学(317300) 王伟明
童话类文章在语言表达上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反复、对比、想象等表现手法的运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从童话的特点出发,选择适合童话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童话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等方面有所收获,促进他们语文素养的提升。那如何基于学生素养,提升童话教学的实效呢?
一、读出“反复”,促言意转换
选编入小学语文教材的童话故事,一些文本的情节重复出现,这就是反复的表现方法。阅读这些课文的时候,教师要借助这种反复现象,帮助学生找到解读课文的突破口,鼓励学生运用这种言语表达形式进行写作,以促进学生言意转换能力的提升。
如,人教版第六册《七颗钻石》这篇课文的2~5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从水罐的变化以及小姑娘表现的句子入手,引导学生朗读,鼓励他们画出相关的句子进行品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水罐的变化中发现这是一种“反复”手法的运用。顺着这一思路,教师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当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时,会发生哪些离奇的事情呢?如此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促进了学生言意转换能力的提升。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从小姑娘表现的句子入手,使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到了童话故事反复手法的运用。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发现了童话言语表达的特点,而且促进了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读出“关系”,促方法迁移
在童话类文章中,不管文章有多长,各部分内容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指童话故事按照事情发展的经过一环紧扣一环,层层递进地展开叙述。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用简单的情节梯或者结构图把这种关系表示出来。如此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童话的基本表达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如,人教版第七册的《巨人的花园》一文,主要讲了一个巨人和一群孩子的故事。从前,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他的园子里玩耍,很不高兴,于是他用一堵围墙把孩子们拒于墙外。从这以后,他的花园里花不开,鸟不语。后来,在一个男孩的启发下,巨人把围墙拆除了,春天又回到了巨人的花园。从这以后,巨人感到很幸福。在教学的时候,我让学生从围墙的修建与巨人幸福的关系入手,想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在教师的鼓励下,从围墙建起后、拆除后的对比中,学生明白了“自己快乐不如和大家一起快乐,能够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的道理。如此教学,从童话故事内部的关系入手,使学生读懂了课文,读出了童话的味道。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根据课文的特点,教师从故事中的人物、事物之间的关系入手,引导学生将它们的关系进行对比,使学生感受到童话故事的表达艺术,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思想情感,获得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三、读出“高潮”,促思维发展
童话故事之所以吸引人,就在于它有着生动的故事情节,尤其故事的高潮,更让读者欲罢不能。高潮部分有的在文章中间出现,有的在结尾或开头出现;有的文章只有一次高潮,有的课文则可能有几个高潮。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发现故事情节的变化,分析事物发展的方向,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如,教学人教版第七册《幸福是什么》这一课,学生不仅要读出反复在童话中的特点,而且也要真正明白了幸福的真谛:幸福要靠劳动,要尽自己的义务,要做对人们有益的事情。在教学的时候,如果就此结束,那么也不过是照本宣科而已,学生很难真正读出课文的真正味道。因此,在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幸福的认识。有的学生说:“幸福就是分享的快乐。当我把自己喜欢的东西与小伙伴们一起分享的时候,我就会觉得很幸福。”……随着学生各自对幸福的描述,我以一首《幸福在哪里》的歌曲作为结尾,使课堂教学达到了高潮,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在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我以“幸福是什么”为主题,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如此教学,不仅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认识,而且使学生思想受到了启迪、情感得到了升华,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总之,童话教学中,只要真正从学生的思维特点与童话的特点出发,选择适合提升学生素养的教学策略,就能使学生真正走进童话,享受到童话带来的无穷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