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 “肖像画”的形与神

2018-02-25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14期
关键词:顾恺之肖像画特征

(重庆市钢城实验学校 重庆 400000)

一、肖像画“形”与“神”研究的产生和发展

1.中国肖像画“形”与“神”研究的产生。

肖像画一词源于西方。我国商代早期肖像画具有很强的“资政性”,将人、兽、神“三合一”突出统治者神秘不可侵犯的特点,从伏羲鳞身,女蜗蛇躯这样的题材中看到。到魏晋时代,思想解放肖像画也从神到人的自身描述。尤其是东晋的顾恺之在绘画领域里提出了“以形写神说”在当时具有重大的影响和理论意义。

2.关于肖像画“形”与“神”研究的发展历史。

“形”与“神”是中国肖像画中比较注重的两个方面。商代的肖像画制作,强调绘画的“存形”和 “礼教”主题是统治者有效的工具。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提出了“以形写神”的理论, 顾恺之在《论画》全文中 “以形写神”的理念得以诠释。他为裴楷画肖像 “颊上三毫,顿觉精彩殊胜”充分说明了传达人物神韵的重要性。南朝的谢赫推崇 “气韵生动”是对顾恺之“传神”说的具体化、深入化和理论化。虽然到北宋时期,苏轼建立的文人画体系,肖像画者多运用在民间发展,被视为“俗工之技”。但到了明末清初石涛提出“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对肖像画的个性看法。

经过漫长的发展逐渐沉淀成了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人物画理论和优秀的人物画传统。齐白石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一命题正是对肖像画形神论的又一经典论述。

二、形神兼备的肖像画

肖像画是表现人物形象的有力形式之一,它是对人的真实而全面的记录,这些特征我们主要从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

1.人物的外形、相貌、生理特征。

肖像画的创作客体是人,每一个人像都具有自己的外貌特征,肖像画既然要描绘客观存在的人,就必须要刻画出其特定的、异于他人的外貌特征来,形成独特的真实的个性形象,同时也具有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时代特征。战国时“楚王好细腰”从楚墓出土的《人物龙凤帛画》中的女主人形象,细腰长裙,正好印证了这一审美的存在,可说是当时人们时尚的真实写照。唐代世人多以肥为美这一时期的肖像画所画仕女形象多体态丰腴,雍容娴雅,具有强烈的时代审美特征。

2.人物的神韵、性格。

肖像画之魅力正在于它不只表现出人物的外貌,而且能传达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气质,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见画如见其人。东晋顾恺之在绘画裴楷时,在他脸上加三根毛,裴楷脸上并没有毫毛,他却给他加了三根,是为了加强人物的生动性,如此更表现人物的神采,所以“颊上三毫,顿觉精彩殊胜”充分说明了传达人物神韵的重要性。

3.人物的身份、生活背景、经历。

唯物辩证法所说: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外因可以影响内因,作用于内因。清末肖像画家任伯年的《酸寒尉像》为例,描绘的是当时另一位大画家吴昌硕。吴昌硕曾做过小官吏,自己写诗说: “达官处堂皇,小吏走炎暑。束带趋辕门,三伏汗如雨。传呼乃敢入,心气先慑沮。问言见何事,欲答防龃龉,自知寒酸态,恐触大府怒。怵惕强支吾,垂手身躯偻。朝食嗟未饱,卓卓日当午。中年类衰老,腰脚苦酸楚。”

任伯年的《酸寒尉像》正是对此诗意的最好诠释。画中吴昌硕身穿官服,双手交拱向前,仿佛正要向上级禀报事情,表情诚惶诚恐。通过传神的人物动作向人们暗示出了环境。人物的面部只用草草几笔就勾勒出了对象的相貌特征和神态,用淡墨皴擦出结构,色彩用的是平涂的手法。人物的衣冠服饰用了没骨法,突出了人物的面部。整幅作品简练精到,神情毕现,既具有表现人物身份、气质、思想感情和人物个性,更带有生活化的写实特征,是中国肖像画中的精品之作。

我们所看到中国历史上成功的肖像画作品,都具有这三个因素,表达出了人物所独具的特征,使人物具有了生命力.

三、当今时代的肖像画创作

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是肖像画发展的最快、最好的时代,并且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肖像画家。这些肖像画都可以说是形神兼备的,他们都反映出了人的精神内涵,是作者对生命状态、人生价值以及社会存在的关注。无论作品是妙至毫端,抑或是思致飞扬,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艺术家的个性特征。

今天,我们要宏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就不能对过去的观念和技巧简单地模仿或重复,而应该深入地挖掘其中的博大内涵,继承和发扬古代肖像画中的优良传统,学习先辈制敢于创新的精神, 把我国肖像画创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猜你喜欢

顾恺之肖像画特征
根据方程特征选解法
古代肖像画为何千人一面
糟糕的肖像画
“迁想”与“妙得”——顾恺之《洛神赋图》品鉴
小丑的肖像画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洛神赋图》之三
独特的肖像画
抓住特征巧观察
顾恺之募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