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品德课堂 有效改进教学

2018-02-25江苏淮安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223001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3期
关键词:优点品德目标

江苏淮安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223001)

康 泉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儿童形成良好品德的综合性科目,旨在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培养学生的品德核心素养。也就是说,教师要加强对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的改进和优化,提升学生的能力和品质,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一、立足总体目标,分解课时目标

课堂教学要立足于教学目标。对于思想品德的教学,教师可以先立足单元的整体目标,对目标进行全方位、多层次以及多角度的分析和比较,充分挖掘品德与社会教材的内涵,分解课时目标,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例如,教学五年级《我是谁》这个单元课程时,教师需要先立足单元的整体目标,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态度,并能够在教师、学生、家长等帮助下尝试用不同方法认识自己,展示自身优点。其次,将教学目标进行分解。如在教学《我更了解自己了》《我是自己的主人》《我心中的那颗“星”》这三课中,教师分别将教学目标分解,先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给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能够有效实现自我发展的目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二、立足道德建构,精选学习资源

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为了强化学生的道德建构,深化学生的知识积累,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可从社会生活中精选一些学习资源,让学生从具体的案例中深刻认识到思想品德的重要性。

例如,教学《我心中的那颗“星”》这一课时,教师可立足现在的社会现象,选取一个自己心目中敬佩的人,把他当作教学素材,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交流过程中,让学生说说自己心目中敬佩的人,并阐明理由。又如,教学《心中有“规则”》一课时,教师给学生拓展一些其他的规则,如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在公共场合禁止吸烟的文明规则及禁止乱扔瓜皮纸屑的卫生规则等,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自我约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三、立足全体参与,展开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动态发展过程。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对学生展开引导,让学生能够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进行有机融合,引导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例如,教学《男生女生不一样》一课时,教师可通过问题导入:“不管是什么运动会,比赛项目都会分成男子组和女子组,那你们知道比赛项目为什么要分男子组和女子组吗?”问题提出后,教师让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并进行交流讨论。在学生回答、总结之后,教师请一位学生朗读《凯凯日记》,再组织学生讨论《凯凯日记》,然后让班级中的男女生分组列举在平常活动中男女生在体能上的差别。这样进行教学,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课堂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增强学生自我成长的需求,而且在自主探究和切身体验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道德学习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四、立足生活实践,重视知行结合

生活是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源泉,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密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创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环境,注重知行合一,让学生获得真实的生活体验,提升个体的生活意义,促进学生良好素养的形成。

例如,教学《怎样与人相处》一课时,教师可组织小组活动,将前后座的四人分为一组,每人说出三次自己被表扬的经历和当时的感受,再在各组选出一名学生向全班同学陈述。之后,教师可以让同座位学生两人一组,每个学生回忆对方值得赞扬的三个优点,依次写在小纸条上交给教师。教师将纸条收齐后,打乱后放在一个大信封里,随机请学生抽取一张小纸条,并大声地读给全体学生听。通过组织这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到赞美的力量。同时,教师还可以从课堂延伸课外实践,让学生回家之后也可以跟父母互动,互相赞美自己的优点,使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激发学生的闪光点。

总之,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多思考、多实践,不断增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以及内化中提升综合素养,进而有效提升品德课堂教学的效率。

猜你喜欢

优点品德目标
《如此优点》
我的优点是什么(上)
我的优点是什么(下)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我们的目标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论茶的君子品德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