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教学中“身体乐器”运用的创新设计

2018-02-25江苏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222000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3期
关键词:乐器身体音乐

江苏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222000)

杨 丽

“身体乐器”具有独特性、直观感,是小学生最容易接受的音乐感知学习形式之一。所谓“身体乐器”,是指身体器官发出有节奏、音律的声响。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嘴、手、脚等器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质,而且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启动“嘴乐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嘴巴是人们发声的主要器官,发出的声音具有多样性,自然是“身体乐器”的主要构件。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嘴巴演绎音乐作品,还可以让学生用嘴巴进行音乐伴奏,从而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音乐学习。

例如,教学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美丽的黄昏》一课时,这首歌曲的旋律舒缓,向人们展示黄昏的美丽。在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课堂演绎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集体演唱这首歌曲,并邀请一部分学生专门伴奏,如配以口哨、鸟叫等声音。学生依照教师的引导,设计演绎活动,因为课堂演绎活动有趣,所以学生都非常认真投入。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质和才艺,设计各种形式的演绎活动,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最后,教师对各个小组的精彩表现给予表扬和点评,并总结各小组的优点,引导学生吸取并转化成自己的优点。通过演绎活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调动,学习认知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二、运用“手乐器”,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手是参与音乐学习的重要器官。手具有灵活性,可以发出很多声响,如响指、拍手等,或者用手指挥,都能够形成节奏律动。另外,手还可以借助其他工具发声,如击打节奏,这是音乐伴奏的最简单形式,操作性很强,感染力也很突出,深受师生的青睐。在学生具体操作时,教师不妨从节拍组合、强弱等角度展开引导,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形成独特的音乐学习手段和方法。

“手乐器”在音乐课堂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对音乐作品进行适度的渲染。例如,教学《绿色的祖国》这首歌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视频,让学生跟随多媒体学唱歌。为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水平,教师让学生视唱时随手打节拍,为自己伴奏。教师先给学生示范展示,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自唱自奏,很多学生还加入一些体态律动,很快课堂便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在学生学会歌曲之后,教师开展学习成果展示活动,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别人的优缺点,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最后,教师不仅对学生的个性表现给予评价,还鼓励学生展开互评。学生大多有音乐潜质,对歌曲有不同的兴趣和爱好,教师让学生自由表现歌曲内涵,无疑给学生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体验。

三、创新“脚乐器”,提升学生的感知频度

踢踏舞就是用腿脚进行表演,这说明脚也是重要的“身体乐器”,其中跺脚打节拍是最常见的音乐伴奏方式。音乐教学中,在用“脚乐器”时,教师要给予学生技巧性的引导,让学生根据音乐作品的内涵,巧妙运用“脚乐器”来提升节奏感。

例如,《恰利利恰利》这首印度尼西亚民歌描写的是劳动场景,为更好地展示歌曲内涵,教师先让学生对歌词进行探究解析,并对劳动场面进行再现。然后利用手脚配合的形式,让学生跟随歌曲进程,形象地展示各个劳动场景。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通过脚步变换的形式,表现耕田、撒种等劳动场面。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由展示各种劳动场面,学生参与的兴趣被激发,学习气氛活跃,使学生的音乐感知呈现多元化。从“脚乐器”设计上升到舞蹈设计的层面,这无疑给学生带来更丰富的感知机会,对培养学生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另外,教师让学生用脚配合手,即脚和手协作并用,利用灵动舞步展开音乐演绎活动,这就人人常说的“手舞足蹈”,最能体现手脚的音乐表现力。

总而言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身体器官参与音乐学习,展开多种形式的音乐互动,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同时,教师应对“身体乐器”运用方法和技巧方面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互动频度,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发展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乐器身体音乐
学乐器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乐器
圣诞音乐路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音乐
身体力“形”
音乐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