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二孩”政策下我国学前教育资源配置

2018-02-25连秀青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全面二孩入园人口

连秀青

(杭州师范大学 浙江 杭州 311121)

一、“全面二孩政策”的提出背景

(一)“全面二孩政策”提出原因分析。2015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图显示,中国60岁以上老人占人口总数大于10%,中国已经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据中国国家人口统计局发布的2015统计结果显示:2015年中国总人口数目为137462万。其中男性70414万,女性67048万,性别比达到了105比100,而2016年出生的人口性别比为113比100。①男女比例失衡的现象也会衍生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过剩的男性人口不仅在就业市场受到压力,在婚恋方面,男女比例的不平衡,也会使得国家严重打击的买卖婚姻、拐卖妇女等重新出现,甚至使得家庭和社会的稳定性不足,婚外恋、第三者、性暴力犯罪等也不断涌现。

(二)“全面二孩政策”的提出。2013年,中国中央十三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部分中明确提出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即“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简称“全面二孩”政策),同年12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正式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草案中明确提出: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

二、“全面二孩”政策影响分析

(一)“全面二孩”政策的价值

1.有利于改善人口结构,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全面二孩”政策的提出是我国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社会劳动力短缺、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的背景下慎重做出的人口结构的调整。短期内,会出现新一轮“婴儿潮”,但从长远来看,“全面二孩”政策将会在2035年之后为社会提供大批青年劳动力,缓解中国老龄化加速的问题。适龄青年劳动力进入就业市场,缓解了人才市场供需矛盾,提高了市场质量,营造出“创新”的氛围,有利于中国更快转变产业结构,培养创新性人才,建设创新性国家。

2.有利于婴幼儿产业的发展,幼教市场的扩大。2016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出生的幼儿在2017年顺利出生,2020年可以顺利进入幼儿园,母婴相关产业迅速发展,各种月子中心、早教机构、产后恢复等相关产业在市场上层出不穷,逐渐趋于成熟,产妇的心理疏导成为新兴职业。2020年大批新生入园也将带来幼儿园的生源竞争问题,家长对幼儿园的要求更为严格,挑选更为谨慎,这就推动了多种形式、多种体制下的幼儿园的发展。

3.有利于家庭结构的调整,减轻子女的养老负担。“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之前,我国普遍家庭人口结构为“4—2—1”,两个年轻人负担4个老人和一个孩子,年轻人工作家庭不能两全一方面制约了劳动效率的提高,增加了社会保障的压力,另一方面,有的年轻人外出其他薪资较高地区工作,造成了“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现象。“全面二孩”政策的提出有效化解了青年人负担过重的问题,养老压力得以分担,可以更全心投入子女教育与工作,老人也能得到更多的陪伴和照顾,社会的养老保障入不敷出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全面二孩政策的提出,也导致家庭氛围的改善,家庭同龄成员的增加使得孩子学会适应与他人相处、学习交往技能,掌握同龄人不同于父母的相处技巧。

(二)“全面二孩”政策带来的需求增长

据预测,“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后,全国每年新增300万名学前儿童,按照现行学制,3年内,会新增900万名入园儿童。②一方面,增加的入园儿童为学前事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学前教育机构上市、学前教师就业,同时,作为教育短板的学前教育,既要满足现有的儿童入园需求,又要满足即将入园的政策下的“二孩”的需求,为学前教育资源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1.学前教育园所需求增加。最近几年的调查数据均显示我国目前幼儿园的数量总体呈增长状态,在2010年之后增长趋势明显加强。③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之后,幼儿数目的增加将加大对幼儿园所的需求量,幼儿园的总体规模和班级人口也会相应出现扩大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学前教育的发展战略规定:到2020年,学前三年的毛入园率要达到75%,学前一年的毛入园率要达到95%,按照幼儿园园舍配备标准,每园6个班,每班30人的规模进行测算,到2020年,我国需新增1.17—1.94万所幼儿园,新增班级7.68—12.79万个,入园幼儿规模将在2022年达到顶峰,之后呈现不断回落的趋势,入园压力得以缓解。④

2.学前教师需求增加。根据教育部官网2014年的数据,我国幼儿园师资配置在经过一期二期的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之后仍然处于较低水平,2014年我国幼儿园教职工人数为314.22万人,师幼比为1:12.89,保育员与幼儿之比为1:16.91。根据预测数据,我国第一批“全面二孩”政策下的幼儿在2020年为225—375万人,所需教职工为105—210万人,至少保证81.67—163.33万名保育人员。现有的幼儿园师资水平远不能满足需要,我国需在2016—2020年间至少增加约32.14—62.29万名教职工,25—50万名保育人员。

3.学前经费投入加大。“全面二孩”政策在学前经费投入上居于重要影响,学前儿童数量的增加与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成正相关。根据郑益乐“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机制研究”的研究,选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生均经费指数Ce(生均指数/人均GDP),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人均GDP年均增长7%的目标,通过学前教育的生均经费计算,我国在2021年需新增学前教育经费投入352.35亿—587.25亿元,在2022年,需新增学前教育经费投入613.73—1022.88亿元。

三、“全面二孩”政策下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战略

“全面二孩”政策是立足于我国新时代人口结构的形式下教育部门做出的重要决策,对我国未来社会的发展起着难以估量的影响,但目前二孩政策处于雏形阶段,作为教育基础的学前教育,首当其冲地遭遇着挑战与压力,我们应秉持着“未雨绸缪”的态度,预测未来人口变化,主动谋划,有效化解矛盾。

(一)合理增加幼儿园数量,调整幼儿园所布局。根据杨顺光等人的预测分析,2019年开始,我国学前教育资源需求大幅度增长,2012年左右达到顶峰,成为学前办学压力最大的一年。因此,在这一时间段内,我们应努力扩充学前教育资源,倡导多种形式的办学体制,通过财政补助、师资引进、政策支持等方式支持民办园的发展。“全面二孩”政策机遇下,我们应坚持学前教育事业公共服务的性质,让每位适龄儿童有学可上、就近入学。在农村、城市偏远小区,实施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设。

(二)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师资力量。“全面二孩”政策下,要满足幼儿的入学目标的实现,必须积极扩大学前教师培养规模。首先,师范类院校应当适度扩大学前教师的招生规模,提升学前教师的教育教学技巧与能力;其次,学前教师培养模式多样化,鼓励中职、高职培训合格师资;再次,国家开放中小学资格考试,只要是学历水平相当,乐意选择学前教育行业,都可以参加考试,接受培训,才为学前教师。最重要在于,国家的政策保障,提高学前教师的薪资水平,落实幼儿教师与学前教师的同等待遇,对偏远地区教师进行待遇倾斜,提高非编制教师的待遇。

(三)加大对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保证学前教育稳步发展。我国有必要加大学前教育资金的投入力度,保障二孩受教育的权利,适时、逐步地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的范畴,出台相关政策,保障政府对学前教育的资金投入。在资金投入过程中,也应贯彻公平、公正、公开、通明的原则,对公办、民办园一视同仁,对资金投入、使用情况具体说明,并适度对中西部地区、城乡偏远地区资金倾斜。

猜你喜欢

全面二孩入园人口
免票入园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浅析“全面二孩”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全面二孩”政策下女性生育权的保障
陕西筹措15亿元缓解“入园难”
宝宝入园巧加餐
入园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