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2018-02-25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常德 415000)
一、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过程中一项系统性、全局性的工程。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在各个时期的教育改革重心和关键点是各不相同的,中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模式创新需要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主要是对人才培养活动的操作样式和实践规范进行改革,工学结合的内涵在于在中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理念下,进一步的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与技术能力结合的水平,通过行动导向教学为主体,通过职业导向,让学生充分的对校内外各种资源进行使用,直接获得实际的工作经验,并且的有机的将工作和学习进行结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的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工作能力。
二、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还不够准确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对中等教育的发展方向与教育类型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中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进行了充分体现,一定要注意积极对中职教育的目标定位进行把握,这是加强中职教育的重要基础。从当前的角度分析,我国中职教育过程中,往往是从中等教育的模式上进一步发展获得的,属于高层次的教育,依照相关的社会要求,他与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又有很大的不同之处,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应用型的人才,如果中职教育在目标方面不明确,不单单对中职教育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也会对整个中等教育、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制约因素。[1]
2.中职院校专业设置不够合理
中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过程中需要有非常明确的职业性,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主要是培养了一些在一线进行生产建设的人员,其市场导向性非常明显,然而我国中中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方面偏人文学科专业,没有专业特色,不重视市场要求,对理工科专业的设置比较忽视某些院校,甚至急功近利,专门设置一些技术含量不高、见效较快、投资较少的低层次专业,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没有准确的跟上时代的步伐,没有加强与市场接轨,与新技术、新要求不适应。
3.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结构不合理
伴随当前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与全面推广中职师资的质量和力量问题越来越凸显,当前中职院校当中有一些是直接从高校毕业后选聘的中职的教师的教学水平无法达到要求,某些专业技术人员较少,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严重不足,中职院校的师资结构也相对较为分明,很多都是刚毕业的人员,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工作经验,本科学历的教师数量较多,而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数量不足,一些学科带头人和高级职称教师的数量很少,这种情况与中职教育培养人才任务是不相吻合的。
三、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1.转变思想观念--以就业为导向
从中职院校的角度分析,学生的就业率是院校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因此中职院校在健全体系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学生的就业率进行重点考量,所以中职院校一定要以就业为导向,确立相应的指导思想,毕业生就业需要依照市场化的要求,遵循市场规律,保证职业教育能够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社会和市场需要人什么人才就对什么人才进行培养,与市场经济的规律相结合,进一步体现职业教育与社会市场需求相结合的特点,需要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加强就业渠道,因为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特点,主要是在企业属性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所以要对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审视,使之与职业岗位的技能态度知识的要求相吻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就业工作,以就业为导向,加强模块新课程的设计。
2.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从当前中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中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双师型教师。一定要进一步改革培养模式,首先需要引进一些高质量的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中职院校的教师数量较少,为了让老教师教育水平提高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引进新教师,并且在引进的过程中把好质量关,从源头上让师资队伍的质量水平提高,其次要进一步转化双师型教师的步伐,在中职院校授课的教师很多,没有在企业当中进行实际锻炼的经历,其理论基础相当扎实,然而在实践的过程中缺乏经验,所以中职院校,一定要注意对教师培养制度进行完善,设立专门的拨款,对教师进行相应的深造和培训,有计划的派驻相应的专业教师,到生产的一线进行学习和调查,并且与企业进行结合开发相应的项目,教学科前沿知识,在实际教学当中应用起来,进一步的将专业技术水准提高积极,向双师型教师的方向进行发展。
3.预测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
中职院校还需要对当地的科技发展,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等情况进行预测,并且与人才需求相结合,分析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适当的对专业进行调整,然而调整专业设置还需要与自身的办学能力相结合,尤其是一些硬件设备和专业师资的情况。
结语
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相关院校一定要总结出相应的培养模式,并且与自身的情况相结合,走出自己的人才培养之路,进一步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