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思想情感内涵导向的探究
2018-02-25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 湖北咸宁 437100)
一、大学语文的特质
《大学语文》是大学的公共基础课,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提高其它课程的逻辑思辩性有一定的提高。这里的语文,指的是语言文学,它是大学生公共修养的需要。而非文学单科的专业训练。一个大学生可能并不需要专业的文学素养,但却需要较好的语文修养。语文,是人类知识、思想和情感的载体:任何专业的学生,都需要通过语文去学习专业知识、专业思想;任何人,都需要通过语文去理解知识、表达思想和交流感情。[1]
所以大学语文的特质主要包括以下二个方面
1.大学性
大学性主要是说它的阶段性,大学语文处于大学阶段,所以它的培养目标不同了:因此,我们在文章选择上,一方面,特别注重与大学生活、大学学习有关的内容,尽可能适合大学生心智的发展,让学习者时刻意识到自己的大学生身份,知晓大学阶段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另一方面注意选择那些承载了专业知识或专业思想的文章,作者的专业背景,也力求多样。我们希望让学生感觉到:无论任何专业,都需要语文修养;任何专业的成功者,往往有较高的语文修养。我们希望让学生切实地体会到:语文确实是所有专业大学生的公共基础。[2]
2.语文性
(1)新,尽可能不与各种版本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以及大学语文教材重复,尽可能不与时下各种流行的选本重复;
(2)博,语文既然是人类知识、思想和情感的载体,那么,这本大学语文教材也努力承载多学科的知识、多元化的思想和多样化的情感;
(3)趣,本教材高度重视文章的趣味性,这种趣味性表现为情调的特别、思想的丰富、想象的新奇;
(4)美,新颖、独特的思想,健康、幽默的情趣,科学、真实的知识如果能得到美妙的语文来表现,应该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语文课程的魅力,
二、大学语文教学的几个误区
纵以大学语文教学,容易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1.理论化
通读现在很多大学语文教学,为了突出它的大学化,很多时候采取文学理论化的教学,课上大讲文学理论,这样虽然给人一种理论的感觉,学生虽然能感到大学语文的不同,但是这没有从根本反映大学的有的形式,而且大学语文这种公共课是非文科专业学生学习,他们文学理论不足,长时间,有可能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困难的感觉会有一种无所适众的感觉,甚至会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更甚至造成大学语文的课堂的无效性。
2.学化
现在很多人对大学语文的理解还停留在以前,认为大学语文还是语文它只是阶段不同,所以还是采用以前应试的教学方法,比如分析主要思想,逐字逐句解析,强制背诵课文内容等形式。这样完全背离了大学语文的大学二字。虽然这也是语文的一般的形式,但这样也会造成大学语文流于形式,容易让学生形成一种枯燥的感觉,不容易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甚至不能让他们形成一种对文学作品的美感
三、大学语文思想内涵的导向
笔者认为,大学语文要立足于作品,除了解作品内容,更主要让学生形成一种审美,培养他们的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文化品位和美学情趣。那么这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
1.通过各种手段,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有名人说过,“感知和领会美,这是审美教育的基础和关键,是审美素养的核心。”所以大学语文实际也是一种美的教学,文学作品都是一部美学,在教学中大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改变以往,老师讲,学生只听的局面,对于融洽课堂氛围,有提高的作用。那么这可以借用现在比较成熟的多媒体技术,比如使用音频,视频等,可以让学生从多维度来了解一部作品,尽而让他们产生一种共鸣。比如对于诗歌,可以播放音频,把学生带入到一种优美的意境中,还可以播放视频资料,让他们更直观了解一段悠久的历史瞬间。比如说《悯农》,《关睢》等,这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通过音,视频,能让学生进入到一种古典意境。所以,大学语文就是一种美的激发,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以审视的眼光感知课文的情思
大学语文除了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除了可以提高效率,还可以更加直观,生动。然而,大学语文的教学还面对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审视的眼光感知课文情思,也就是用一种批判的思维来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因为以前的应试思维,学生容易形成一种定性思维,一部作品都是用一种固式思维来了解,那么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情趣,深入一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比如说《长恨歌》,一般学生只了解是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同情,实际上这部作品的主题是多方面的,有同情,有批判,甚至主题是多向的,所以大学语文要适时培养学生一种审视,批判的思维,这样能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更多元的解读,跟应试不同的美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历史,认识社会体悟人生,甚至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3.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的理解
大学语文的作品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载体,所以文学作品,是一种呈现文化,传递文化,反映人类文化的成果的一种形式。所以大学语文的教学,不仅仅是传播知识,还要突现出中华优良的文化的基因。每个人的文化背景,文化影响是不一样的所以大学生语文的教学,不能孤立进行应试的语言文字的训练,要让学生在文化的熏陶下受到感化,美化,净化。有人提出大学语文也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观点,要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比如《论语》,要让学生了解我们先贤,为人处事,作人方面的深遂,比如屈原的作品,可以让人们了解那种爱国热情和端午节的由来,又比如杜杜甫,他的作品有一种忧国忧民的遗风。所以大学语文的教学,不能隔裂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连接,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沟通,所以大学语文要发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总之,大学语文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人们在教学中有更多的耐心,在充分认识它的规律的前提下,对它进行必要的一些改革创新,同时在当前多元背景下要充分认识它的困境和存在一些问题,运用一些现代的多媒体的手段,以学生为本,充分挖掘大学语文的思想内涵,这样才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大学语文教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