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8-02-25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18期
关键词:课文思维语文

(江西省奉新县第四小学 江西宜春 336000)

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学科之一,而其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非常广泛和非常抽象的概念,也是广大语文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实践证明,小学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创新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从基础工作做起。因此,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次,如何培养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我积累了以下一些工作经验。

一、营造创新氛围,发掘创新潜能

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不仅有知识信息的传递,更要有情感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爱学生,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相信学生的潜力,用爱创造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营造轻松愉快活泼的体验环境,促进思维的流畅灵活。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在和谐的气氛中,学生的思想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这样学生才会涌现出许多创新的见解。因此,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应营造创新的氛围,多肯定学生的学习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扬民主教学思想,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这样学生就会乐意参与其中,就能大胆发言,敢于说、敢于否定权威,发表新见解。

比如,我在教学课文《丑菊》时,有一位同学提出疑问:“名可以丑,但实一定要美是什么意思?”一位同学回答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名字可以是丑的,但是实际上要是美的。”马上,另一们同学站起来说:“我不同意他的意见,老师,我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或一个事物的名可以很丑,但是一定要真实,内在的东西一定要美。”我没有对此给予任何评论,而是站学生们自由讨论和交流。经过激烈的讨论,学生们补充了对这句话的理解:“外表可以是丑的,但心灵一定要美。”在这一课中,指的是丑菊的名字可以丑,但是它开出来看花是美丽的。由于在教学中,我积极采用了个体学习然后大家交流的方式,使得学生们加深了对这句话含义的理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发掘智力因素,发展敏锐思维

任何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文字或思想结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去品尝单词和句子,但同时学生应该能够想象和创造。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指导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阅读课外阅读材料,拓宽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

在《再见了,亲人》这一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教材的特点设计教学过程。课文的第一段,分别记述了志愿军叔叔和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依依惜别的情景。根据这三个小节内容相近、句式相似和结构相仿的特点,我设计了以自学为主的教学模式。

在第一部分,我告诉学生们,他们可以把这个部分分为三个层次:“告别,记忆和总结”,然后让学生们自己把这三个层次分开。在“记忆”这一层,我让学生自己找出两件事情的开始和结束,通过讨论,我对每件事情做了以下总结。二是抢救伤员,失去小孙子。然后,我抓了几个理解的关键词,教学生大声朗读。在学习第二部分的时候,我只设计了一个问题:“同学们,想一想,第二部分和第一部分有什么相同或不同之处?”通过自学,学生的思维很活跃,课堂气氛也很温馨。有人说,第二部分可分为“告别、回忆、总结”三个层次。有人说第二部分集中在一件事上;有人说这件事的层次很清楚,先写一个侦察员老王,然后写小金花的母亲,最后写小金花;还有人说,它是围绕着“强”这个关键词写的。由于第一节的学习基础,学生在学习第二节之后思维更加开阔和深刻。学生们不仅比较了两部分的异同,而且消化了文章的内容,为第三部分的学习做了充分的准备。

三、克服从众心理,发展求异思维

质疑是培养学生思维独特性的有效途径。只有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有很多教师讲授课文时预设的成分太多,平常讲课时随意性又太大,或者总是想方设法把学生带到自己的标准答案里来。向来是学生对教师讲授的内容言听计从,而教师对教材缺乏深入的研究,也不结合学生的实际,唯参考书是从。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更谈不上大胆发言,相互争辩,推陈出新了。

在认识知识的过程中,人们受到原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库和旧的思维方式的束缚,形成了习惯性的刻板心理,严重限制了思维的发散,阻碍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突破教材的束缚,对没有固定模式的学生进行限制,引导学生自主发展思维,表达个性化意见,开展发散性思维活动。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无论正确与否,都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比如,在课文《草船借箭》一文中,“借箭”这个词语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利用“草船”借箭,更加突出了诸葛亮的禅机妙算和才华出众。在教学过程中,我启发学生围绕“借箭”这个词语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学生认真通读课文后,以“借箭”这一线索,提出了“谁借?向谁借?为什么借?怎样借?结果怎样?”这样五个问题。接着,我引导学生针对这五个问题认真思考,大胆质疑,说出各自不同的看法,并交由全班进行热烈的讨论,从而逐渐使学生养成勤学善思,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们在阅读课文时能够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理清作者的思路,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学过程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过程,教师一定要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最大程度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充分发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独特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们克服盲目从众的心理,敢于和善于用批评的眼光看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让新时代的学生具有创新精神。

猜你喜欢

课文思维语文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