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的实践探析
2018-02-25王林清
王林清
(吉林省吉林市桦甸市第九中学,吉林 吉林)
教育管理部门曾在教育改革动态发布中明确提到,要求学校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也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通过教师的科学指导,促使学生在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正确认识到自身应该履行的义务,在解决问题时,合理利用所学知识,勇敢创新、不怕承担风险。正确认识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具有强烈的国家荣誉感,本文就针对以上几个方面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体系进行探析。
一、道德与法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影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和道德与法治相关的素养主要包括国家荣誉、对国际文化的认同、社会重大事物参与、个人对社会承担责任、对困难问题的处理解决、对所学知识的有效利用六个方面。道德与法治直接关乎学生在步入社会后对社会、对国家带来的影响,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对社会产生的帮助,在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同时,也是促进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有效培养,推动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必要进程。
二、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意义
1.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是让学生正确认识到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具备遵纪守法、文明友善、尊师敬长的优秀道德品质;正确认识到团队互助的重要性,善于创新、敢于承担,对自我和他人负责:能正确辨别是非,积极履行公民的合法义务,合法使用自身权利。课本中通过对公民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及公民的道德与法治意识进行描述,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到公民具有的一些权利与责任,还有一些针对于未成年人所设立的《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加强学生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我的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课本中还提到关于世界和平的美好现状,培养学生关注世界以及关爱他人的意识,能够在他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伸以援手,增强对自我与他人负责的意识,实现对于“社会责任”素养的培养。
2.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对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目的就是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当前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尚未受到严格的规范管理,人们使用多媒体发表言论的自由是平等的,但一些信息传播的真实性无法有效判断,初中学生尚未具备成熟的价值观念,也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为避免学生吸收到非法、极端、负面的观念所影响,价值观念可能就被错误引导。初中教师一定要重视这些问题,避免道德与法治教育受到阻碍。
三、教学中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其他影响因素
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最关键的主导因素就是教师的教育水平,教师身为教学中的“引路人”,一旦在教学方法、教学规划中忽略对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培养或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进行培养,都会导致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到道德与法治素养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表现为:
1.教学理念的影响
传统的教学理念较为单一,注重以文化成绩为主,因此,部分教师未与时俱进地改善教学理念,进而也不够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培养,在教学规划中未将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教学合理安排其中,从根本上产生影响。
2.教学方式的影响
照搬书本的理论教学方式已不适用于新时代的教育局面,教师需跟进时代发展,增强对学生兴趣爱好的了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率。
3.教学内容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合理利用教材中、生活中所涉及的道德与法治素养内容。且结合新颖、科学的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心理,让学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素养的重要作用并自觉探索、学习。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对于学生道德与法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提升具有重要影响,这本教材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认识到我国丰富多彩的世界历史文化、民族发展与国际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其在教材中合理引用了生活中的真实事例,让学生可以具备“代入感”,更加深入、贴切地感受到生活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实现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