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

2018-02-25

新课程(中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批判性观点思维能力

董 舒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初级中学怡康街分校,江苏 南京)

一、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就是面对一些问题敢于辩证地去看待,对事物持否定的态度。简单来说就是思想开放,能够接受不同的观点;思维发达,能够对一个问题进行正面反面的不同思考;发现问题,对一些权威专家的观点不全信,敢于去反驳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

要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首先要求学生要有一个理性对待事物的态度,不人云亦云做事,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其次,要有一个乐观开放的态度,能够听取周围人的意见建议,不固步自封,不墨守成规,敢于打破常理,具有创新精神。

二、为什么要培养批判性思维

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国家处处都在提倡创新,我们要把“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学习创新技能,他们责无旁贷。所以,要想拥有创新能力首先需要具备的就是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地去看问题提出和别人不同的想法就是创新。

美国的教育教学目标其中有一项就是大力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学生,教学应该注重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还为培养批判性思维专门开设了一门课程就是逻辑思维课,利用课程来达到系统锻炼学生思维的目的。

英语课标中也表明了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语言的学习假设只仅仅停留在听懂会说上还远远不够,能够拥有西式的思维和开放的态度才是学习英语最重要的品质。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其中有一条就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品质就是我们不能只会跟外国友人简单的打个招呼,而是把英语的学习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做到跟外国人有深度有文化的交流。这也是我们学习英语的短板之所在,当今的社会越来越开放,我们国家逐渐走向强大,国与国之间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学好英语才能走出去。初中生现在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也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关键阶段。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英语阅读教学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会词汇、语法、句子结构、理解文章的意思;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质疑问难、总结概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我们以牛津译林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8 A green world为例探讨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有关绿色的词汇和句子。

1.课前导入:

这篇文章主要就是教导学生能够养成一个绿色的生活方式。

授课之前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自由的讨论。

How can we go green?

How can save water/save power/reduce pollution...?

课前导入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指南针”,通过教师的导入学生就能够明白这节课教师的授课内容是什么。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进行头脑风暴,从大脑中搜索已知的东西并发散思维,扩大思维的界限。

2.深入讲解课文,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评价

批判性思维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能够质疑问难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在英语阅读课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作者的观点你是否认同,作者所列举的论据是否科学有效等等。教师在实际的英语课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时,首先要明白批判性阅读的真正含义,批判性阅读是辩证的看待作者的观点,我们采取批判性阅读主要是想分析论证作者的思想观点,对我们有价值的可以采纳,帮助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选择。所以,树立正确的批判意识首先要具有“扬弃”的态度,不能一味地否认别人的观点看法,作者的观点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就去学习,一些不好的言论反观我们自己有没有,有的话要去改正,这是批判性思维的真正意义所在。我们除了深入理解课文,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评价之外,还要注意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进而促进批判性阅读更加的科学合理。

3.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英语阅读材料,内容的选材非常丰富有人文社科类的、前沿科技类的、理工学科类的等等。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不同体裁的文章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人文社科类的文章,这样的文章一般都是有着明确的人物、时间、地点等要求并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描述。像这类具有故事情节的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作为故事中的主人公,假设换做是你,你会不会采取跟作者一样的做法,如果会是为什么?如果不会又是为什么?教师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的活跃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按照阅读体裁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教学手段,逐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猜你喜欢

批判性观点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观点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观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