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物理分组探究实验的重要性

2018-02-25朱建京

新课程(中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分组实验教学物理

朱建京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沙集中学,江苏 徐州)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初中物理的课堂上,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的讲课为主,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进行识记和背诵,形成了机械、固化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的教学形势。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同时,教学条件的逐步完善,物理教师教学素质的提升,都为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师首先要明确物理科目的本质特征,在把握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开展分组探究实验教学。

一、分组探究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分组探究实验的过程中,要把握实验的探究性,利用已知知识和经验对实验目标进行设问、假设,使新旧知识形成冲突,这会促使学生将更多的热情投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索和学习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好教师作为教学监督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不过多干预学生的学习,将分组后的学生看成一个个小小的科研团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表达和验证自己的观点,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学习的趣味性。

例如,在“静电现象”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日常生活的现象中筛选出适合备课教学的小实验,让学生在小组内以实验的形式,探究更多的实验现象。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开展实验探究,有的小组用梳子梳头发,再用梳子去吸引其他的头发,或者吸引气球,或者吸引水管中流出的细小水流,观察实验现象。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再将实验与数据、现象进行汇总,最后引出摩擦起电的物理知识,进而再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用兴趣指引学生开展物理知识的学习。

二、分组探究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物理属于探究发现自然规律的一门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好这一点,在学生开展分组探究实验之前,帮助学生梳理物理实验的环节,并将各个环节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准确地标注出来,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的实验习惯。在学生具备一定实验能力的前提下,让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实验。物理实验是一个相当严谨的过程,上下环节之间需要大量的知识做支撑,这就促使学生通过调动已知的知识或者查阅资料,来完成实验。结合自身的思维能力,对观察和记录到的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汇总,最后通过各组间的交流和沟通,完成实验的探究活动。

例如,在“大气压强”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在分组探究实验的过程中,有小组用硬纸板盖住装满水的水杯,并将水杯倒置过来,硬纸板并没有掉下来,这个现象激发了其他小组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有向该小组成员讨教实验步骤的,有研究实验背后的原理的,一个趣味性的实验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态度的转变必然带来学习行为的转变,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各个小组之间通过相互的讨论和学习,形成学习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分享物理基础知识和实验思路,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自主学习意识的支配下,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三、分组探究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用手来操作仪器设备,用口来表达观点和看法,用大脑分析数据并进行猜想、假设。在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原理的基础上,触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在分组探究实验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内成员的交流,以及对当前信息和数据的综合,实现思维的飞跃,形成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与之相关的实验现象,并用实验的手段进行还原,如有的小组演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有的小组在装满水的实验杯中放置木块,再将溢出的水进行收集等。在探究拉力与摩擦力的过程中,教师不提示学生实验思路,由学生自主开动脑筋,有的小组选择在瓷砖表面,有的小组选择在水泥表面进行实验,进而得出同一物体在接触不同表面会产生不同的拉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需要学生拓展思路,摆脱现有思维的束缚,用实验的方式验证自己的假设和思路。

综上所述,将分组探究实验教学引入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中来,有效地改善了初中物理的课堂生态,为初中物理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和可能性。它以崭新的方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性实验的严谨性,各个环节的衔接和推进,都需要大量的物理知识和极强的计算能力,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在分组探究实验中,通过对实验仪器设备的操作以及感官的感知和表达的综合作用下,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飞跃,形成创造性思维。

猜你喜欢

分组实验教学物理
只因是物理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处处留心皆物理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