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语文的乐趣
2018-02-25李春杰
李春杰
(吉林省通化县东来乡海联学校,吉林 通化)
复旦大学前任校长苏步青曾经说,“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考试,我的意见是第一堂课就考语文,然后就批卷子。不合格的,以下的功课就不要考了。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苏步青作为一代数学大师对于语文都如此重视,这门课的意义可见一斑。语文教学作为金字塔最底端,更要做好打地基的铺垫工作。朗读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认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
一、注重技巧培养
大多数语文老师重视的是学生的背诵和默写能力,被忽略的是培养学生朗诵的技巧,学校举办诗歌朗诵大赛之类的活动的时候往往才随便选出几名学生“赶鸭子上架”。董卿在中央电视台主持过一档颇受好评的节目——《朗读者》,这档节目在豆瓣收获了很高的评分,有网友说《朗读者》就是为了提高国人的知识储备量精心打造的一档节目,在节目播出之后,观众发现董卿不仅文学知识储备扎实,名言警句信手拈来,而且她的语言表达能力、点评总结能力也令人羡慕,一颦一笑、一字一句都散发着具有语文素养的独特魅力。除此之外,请到节目中的各类明星、大咖都会挑选自己曾经阅读过的书中的一段话在节目中朗读,每段话都会给听众、观众不一样的人生启迪。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朗诵要从学生抓起,朗诵要从课堂抓起。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专家学者精心挑选出来的,课文中的每一句话都需要学生大声朗读,品味作者的用意。我们在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让学生大声朗诵课文原文,把自己有疑惑的句子、词语、段落标注出来,等到一篇课文全部都学完之后教师再让学生读一遍课文,虽然一前一后朗诵的都是同一篇课文,但是学生体会到的文章主题、内容、情感都会大有不同。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语文教学要传达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可以借助朗诵达到这一目的,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深度。在教学之余,教师还应该在班里多举办一些小型的朗诵比赛,每个学生都有参加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准备参赛的材料,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爱上朗诵,让他们品味朗诵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
二、注重课堂
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上,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学生善于运用熟练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他们才能逐步提升对语言的把控能力,把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写得更有文采。每个学校的优秀学生无一例外的都会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他们勤于读书,善于思考。在向这些学生借鉴学习技巧的同时我们也要鼓励学生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读书时间。郑板桥会利用“舟中、马上、被底”的空间读书,欧阳修则善于运用“马上、枕上、厕上”“三上”去读书。古人的读书精神可见一斑,我们只有看中每一分每一秒的价值,时间才能赐予我们最好的回报。注重表达也不一定非要学生进行口头阐述,让学生利用手头一切资源发表自己的看法。比如说经常在一些教育论坛发帖,还有利用在线答疑帮助别人解决问题或者自己发问,学习需要谦虚谨慎的精神和孜孜不倦的求学态度,学生亦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多听一些网上的优秀教程,集思广益,拓宽视野,这才是科技生活下学生选择的正确的学习方式。清华附小窦校长是所有校长里最重视阅读的一位,在她的讲座中能感受到她对如今学生的阅读现状甚是着急。窦桂梅校长说,“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这凸显出了注重学生表达的重要性,要注重让学生以文发声,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展现语文的综合性与实践性。
三、联系生活
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作为教师,我们虽然不能让学生的学习像机器一样的“自动化”,但我们一定要让学生用眼睛去看,用鼻子去嗅,用耳朵去听,用手去抚摸,语文就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我们绝对不能说它是独立存在的,恰恰相反,人类的所有智慧、所有文明、所有品质、所有精神,几乎都能够贯穿到语文当中来,“教”“学”结合才是语文教师的不二法则,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语文教学才是最“接地气”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已有的认知经验和语言积累,对生活中的一些点滴和场景一定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让学生把这些感悟通过诗歌或散文的方式记录下来,每周定期在班里面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悟,写得好的同学可以在讲台上大声读出自己的作品。语文来源于生活,这样从生活中获得行文素材,再通过朗读感受字里行间的别样韵味,一定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创作兴趣和朗诵兴趣。
朗诵就像连接语文和生活的桥梁,通过朗诵我们能够让学生培养自己的语感,更好地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方块字整齐地码在纸上是一种美感,将方块字读出来又是另外一种美感。让学生感悟汉字的音乐性,感悟语文的独特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