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背景下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途径探讨
2018-02-25朱建均
朱建均
(清远市清新区浸潭镇第二初级中学,广东 清远)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网络已经走进了大众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并成为大众生活中无法取代的一部分。因此,在当今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适当地引导学生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提升学生的信息能力,防止学生与社会发生脱节状况。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也应该对自身的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规划,以此保证整体的教学质量。
一、分层教学,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虽然说,当今多数学生家庭中都会装有电脑设备,学生也都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技术,但是,多数学生所掌握的信息技术只限游戏以及QQ聊天,针对计算机内部的知识系统,他们并不了解。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这种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其次,由于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以及掌握能力不同,所以,当教师在开展统一教学时,学生所感受到的知识难度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地开展分层教学,以此降低教学难度,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在此种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学生进行分层处理。比如,教师可以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分成A组,将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分成B组,将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分成C组。同时,在此处值得注意的是,当教师在实施分组时,一定不能将学生的考试成绩视为主要的分层标准,这样不仅会使得整体分组出现不公平的状态,同时也会对学生的学习热情造成一定的程度的影响[1]。
当教师完成分组之后,便可以为不同的小组制订不同的学习计划以及学习任务。比如,当教师在讲解与“Word”文档相关的知识时,针对A组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其自行按照教材进行学习,然后鼓励其自行制作文档,并加入一些超链接、插图以及表格等元素,以此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针对B组的学生,教师可以先引导其对教材进行讲解分析,然后引导学生制作难度较低的文档,比如转换字体字号,或是更改字体颜色等等;针对C组的学生来说,教师需要对其持有强大的耐心,此时教师可以运用自己的计算机对C组学生的计算机进行控制,然后为其演示操作方式,并引导其进行文档的制作。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进而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
二、优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倘若教师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就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初中生的年纪多数在13~15岁之间,正处于较为好动的阶段。倘若此时教师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开展学习,那么会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地优化自身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机进行自主学习,进而能够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2]。
比如,当教师在讲解与Excel表格相关的知识时,可以通过情景创设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开展学习。首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全班学生的姓名都录入到表格中,然后为学生营造一个合适的学习氛围:假设现在你们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那你们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呢?当学生表达完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信息进行记录,然后引导学生将梦想一致的学生进行归类,并对这些单元格进行合并拆分,以此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开展课外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在课余时间内,教师可以组织同年级的学生开展竞赛活动,为学生规定主题,然后要求其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PPT的制作,并对其进行统一评价,评分最高的学生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身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也能提升自身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兴趣,进而能够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3]。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学不断深入的时代,在初中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已经成为当前的重点任务。该教学内容的设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同时也能帮助学生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促进自身更好地发展,帮助自身能够充分地融入社会。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一定要加大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程度,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