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媒介素养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2018-02-25

新课程(中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媒介中学生阅读教学

顾 芳

(南京市第九中学,江苏 南京)

如今,中学生所在的学校、家庭等周围环境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各种各类媒介的渗透和包围,中学生的沟通方式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丰富,他们可以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等方法与同龄人之间交流信息。所以,媒介信息不仅拓展了青少年的生活空间,也丰富了他们的生活方式,甚至间接影响着青少年兴趣的发展和个性的成长。

但我们也发现,由于常规化、系统化的媒介素养教育的缺失,我国中学生的日常媒介行为出现诸多偏失。由于中学生认知结构并不完善,使其对所获得的信息以某种与成年人不同的标准、方式进行阐释,从而产生意义判断中的混乱。因此,在中学生中实施媒介素养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

鉴于语文学科的学科特点与其语文教育的特殊地位,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语文教育是信息时代世界语文教学的必然趋势。站在国际教育的平台上,我们会发现媒介素养教育融入语文学科教育也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语文核心素养”教育时代新要求的最佳途径。

一、利用阅读教学,培养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选择水平

中学生在接触媒介信息时,首先面临一个选择问题。中学生之所以会在众多信息面前迷失自己,主要还是缺乏分析能力,没有形成自己的选择标准。而当前阅读教学的许多文本,都是作者在准确地理解、分析现实的基础上,对现实生活、社会现象提出的独到见解,是作者睿智的体现,体现了极强的分析能力。譬如说,高中语文课本中两篇经典的史论文《六国论》和《阿房宫赋》,对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两位作者苏洵和杜牧依据当时的社会现实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述。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两个人的观点,请学生进行分析,比较选择谁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这样通过阅读教学,通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在信息面前的选择水平。在纷繁复杂的媒介面前,只有具备了严密的分析能力,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二、利用语言阅读,培养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水平

在众多的媒介信息刺激中,最为直接也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媒介信息是以人物形象为表象的信息。因此,提高学生基于选择水平基础上的人物信息的处理能力,是媒介素养教育的又一重要内容。

人物的活动不可能离开特定的环境,所以学生在接触到的大量以人物形象为表象的信息,往往以图片或画面的形式加以呈现,这使得教学生学会“看图说话”很有必要。比如,在苏教版必修二第二专题中有一篇课文《图片两组》,其中一幅图片表现了一个走在集中营外的小男孩的形象。教师可以用这幅图片,让学生谈谈读图感受,描绘一下孩子的心理,“是恐惧还是麻木”?通过仔细辨析图片,学生不难发现,小男孩沿着堆满尸体的一侧马路行走,头偏向了另一边,可见,他对于这样的现象已经见怪不怪,麻木已久了。通过对图片的理解辨析,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准确把握,对媒介信息的处理水平也能够得以提升。

三、利用写作教学,培养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运用能力

媒介素养教育还要求学生能够评价媒介信息,有效地使用媒介,充分地利用媒介完善自己。教师可以在课程内容中渗透更多的新闻要素、媒介因子,将新闻和其他媒介内容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导入语文教学,作为提升中学语文教学应用性、时代感的重要嫁接平台。

比如,教师可以在写作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一定的新闻知识,开设“如何写新闻评论”的指导课,系统讲解新闻评论写作的内容、方法等,有意识地尝试引入新闻写作。在学生掌握了新闻写作的相关知识后,便引导学生对一些社会热议问题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发表自己对媒介信息的看法,以期在讨论中获得思想启迪,获得正确选择、处理媒介信息的能力,从而形成独立的见解。

再如,我们可以在写作课上指导学生如何写QQ空间,使QQ空间真正成为学生相互学习和相互交流的空间,让学生自由选择所感兴趣的话题,自由抒发最真实的感情。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还应关注学生从感性地观看媒介信息上升到理性思考媒介信息的转变过程,提高学生对媒介信息的解读与思辨能力,让学生了解媒介信息的制作过程,培养他们动手参与制作媒介信息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对不良媒介的自觉排斥力和主动抵抗力。

综上所述,由于媒介信息对中学生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媒介信息,提高媒介素养,已成为当前中学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媒介素养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和能力,希望广大教师能引起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积极探究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猜你喜欢

媒介中学生阅读教学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