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实验课堂 玩转规律教学
——以“气体压强2”一课为例

2018-02-25丁忆凡

新课程(中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沸点纸屑吹气

丁忆凡

(江苏省南京市第九初级中学,江苏 南京)

物理学科的教学说难并不难,因为光是五花八门的实验器材就足以调动学生足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可要说简单,就又容易陷入老师做实验,学生听老师讲实验、看现象、记录知识点、做题、考试的窠臼,物理课堂不在有趣,新的实验也不过是试卷上的考题。又或者是老师拿来了器材,学生热热闹闹地按要求或不按要求瞎做一气,至于实验目的,实验现象及结论压根一脑袋糨糊。这种现象在今天列举的“气体压强2”这一课中又有很明显的体现。这是一节规律教学课。整节课的教学内容总结只有三句话: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液体沸点随液面上方气压的减小而降低;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中考仅仅要求了解。然而这节课最大的优势也是可以利用的相关实验非常多,那么能否合理地用好这些实验就是决定本节课成败的关键。根据实验的不同特点与作用,我将从不同角度,多维度地利用这些实验,玩转这节规律教学课。

一、用实验模拟情景,丰富学生感性认知

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了南京、西宁、拉萨三地的实时气压,得出了本节课的第一个结论: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并且利用青藏地区的各种风土人情迅速进入高原的情景,提出了“为什么高原上的米饭很难煮熟”的问题。为了验证同学们猜测的气压影响的猜测,利用抽气机模拟高原上的低气压环境。这个实验效果非常明显,一杯常温的水随着抽气机的工作,周围气压降低,竟然沸腾了起来,取出沸水,在班级中传递,水温并不像平常的沸水那样高。教师提出问题串指导学生分析:“水沸腾说明水已经达到(沸点)”“此环境中水的沸点比我们周围环境的低得多”“影响沸点的原因是什么?”“说明沸点与气压有怎样的关系”。

这样一个模拟情景的实验,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知,即使没有去过低气压地区,也能通过实验器材感知当地的一些现象。

二、利用实验创造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认知冲突是通过探究过程暴露原有知识结构的不足,在“愤”“悱”的心理状态下,激发学生合作探究、自我反思的一种教学策略。

教师请学生推举最能“吹”的学生上台,试试能将漏斗中的乒乓球吹多高。

“吹气大王”憋足了气,乒乓球却只是在漏斗上方滚动,并未被吹起。同学们有的笑得前仰后合,有的一脸疑惑,也有的自告奋勇地想上来尝试,但都没能成功。大家都已经迫不及待地要解开这个谜团!

三、研究实验对象,总结现象规律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完成两个小的实验探究,向纸条上方吹气以及向自然下垂的两张纸中间吹气。

观察到,第一个实验纸条向上飘,第二个实验纸片向中间靠拢。这两个实验与乒乓球实验一样令人有些费解。此时教师带领学生仔细研究实验对象。

通过一系列师生问答得到规律: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这样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关注实验对象,提高学生的分析以及总结能力。

四、设计实验验证规律,巩固知识

实验装置:一只悬挂的气球,请学生利用该装置设计实验,验证所学的气压与流速关系。

这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学生要完成实验设计,需要首先认可和熟悉相关规律,因果关系清晰,这个实验关键就在条件的改变上:改变气体流速,其次还需要学生能够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简单说就是吹气,但是关键却在对什么位置吹?怎么吹?一个小姑娘羞涩地举起手上台尝试,对着气球的侧面,水平吹气,气球向吹气一侧飘动。一些想到了同样方法的学生看到他们预想中的现象,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而另一些没想到实验方法的学生看到了演示,也忍不住“哦”了起来。

五、实验小竞赛,活跃气氛,学以致用

课本在这一节有一个很有趣的小实验:向硬币的上方吹气,硬币可以跳起,甚至“跨栏”。

这个实验本身就极具趣味性,于是在这节课上,教师组织几名学生开展了一个小小的“比比谁最能吹”的比赛。赛前有全班学生的小训练,加上班级推选、正式比赛的过程,课堂气氛被推上了一个小高潮。这比无聊的实验分析、简单的课后尝试有趣得多,也有用得多。

六、思维越级,礼花绽放,完美收官

这节课的最后一个实验设计也非常巧妙。桌面上铺一些彩纸屑,拿出一根洗衣机管,告诉同学们,老师希望在不触碰纸屑的情况下,利用这根洗衣机管将纸屑洒出,我会怎么做。接下来,将一端管口对着纸屑,甩动另一端管口,彩色纸屑像礼花一样漫天飞舞!原来改变流体流速并不仅仅只有吹一种方式!最后的这个实验带给学生的思考和现象一样精彩!

猜你喜欢

沸点纸屑吹气
“调皮”的纸屑
分析答题错误根源 扫除熔沸点比较雷区
吹气龙
人物2020年度沸点
会“跳舞”的纸屑
会跳舞的纸屑
乌云
水陆两栖飞机方向舵附面层控制研究
会“跳舞”的纸屑
有机化学专项训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