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谈

2018-02-25郭红玲

新课程(中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形形色色诗境意境

郭红玲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第五中学,吉林 松原)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长河中的一块艺术瑰宝。学习古诗词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还能够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古诗词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基本内容。现如今,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因为一些教师的教学策略不当,所以导致古诗词教学效率差强人意。正是因为古诗词教学效率差强人意,所以学生也很难借助于古诗词学习提升文学修养以及陶冶思想情操等。

那么,对于高中语文教师来说,究竟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策略提升古诗词教学的效率呢?下面笔者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围绕“入诗境、悟诗情和解诗意”三个方面,简单谈一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一些有效策略。

一、以形象逼真的教学情景为门,引领学生入诗境

每一首古诗词都是在运用贴切优美的语言文字描绘一种美妙的意境。不同的学生因为认知水平的差异,所以他们体会到的古诗词的意境也会有所差异。而这种差异又会直接导致学生对诗意诗情的理解出现偏差。

基于此,在引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想方设法引领学生进入古诗词的意境。教师唯有引领学生不偏不倚地进入古诗词的意境,才能让学生进一步悟诗情、解诗意。为了引领学生迅速步入诗境,教师可以在紧紧围绕古诗词主旨的基础上,巧妙地借助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精心创设形象逼真的教学情境。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以形象逼真的教学情境为门,不偏不倚地步入诗境。

比如说,在教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采薇》这首古诗词的时候,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形象逼真的教学情境。具体如下: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戍边战士的艰苦生活以及戍边战士浓浓的思乡之情。戍边战士面对受外敌入侵的国家,保家卫国之情油然而生。然而,一想到自己温暖的家,戍边战士就会在保卫国家和照顾家庭之间纠结……

在教师的引领下,当学生置身于形象逼真的教学情境之时,学生也就顺其自然地步入古诗词的意境。

二、以形式多元的诵读活动为径,引领学生悟诗情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基本方法。通过反复不断、各种形式的读,古诗词的思想情感就会清晰地显露出来。

鉴于读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教师要紧紧围绕古诗词课堂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等,精心设计形式多元的诵读活动。如此这般,形式多元的古诗词诵读活动就会成为学生感悟古诗词思想情感的一条蹊径。

还是以学习《采薇》这首古诗词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播放一段范读视频或录音。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古典轻音乐,让学生一边和着轻音乐,一边跟着教师朗读。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诵读。当然,为了指导学生自主探究相关疑问,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朗读。

由此可见,因为教师设计的诵读活动形式多元,所以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诵读活动的积极性。以形式多元的诵读活动为径,学生就能够准确贴切地感悟到古诗词的思想情感。

三、以形形色色的合作交流为梯,引领学生解诗意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每一个人看事物的视角不同,看到的结果也大相径庭。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也是如此。因为每个学生理解的角度不同,所以他们对古诗词的理解也会有所差异。或者说,每个学生因为受到自身视野的限制,所以他们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也不够全面。为了能够让学生全面透彻地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形形色色、富有成效的合作交流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在高中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围绕古诗词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潜心设计形形色色的合作交流活动。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够以形形色色的合作交流活动为梯,全方位、多角度地理解古诗词的主旨大意。

仍然以学习《采薇》这首古诗词为例,为了让学生理解两种不同的“忧心”,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这首古诗词的第二、三章。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习这首古诗词的第二、三章,学生就能够理解一种“忧心”是从空间上表现乡愁之浓,一种“忧心”是从时间上表现乡愁之浓。

在形形色色的合作交流活动中,学生的思想不断碰撞、知识彼此交互、观点相互融合。在此过程中,对于古诗词主旨大意的理解也会更加全面透彻。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教材教学内容创设形象逼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以形象逼真的教学情境为门步入古诗词的意境;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形式多元的诵读活动,让学生以形式多元的诵读活动为径感悟古诗词的情感;教师要紧扣教材教学目标设计形形色色的合作活动,让学生以形形色色的合作交流为梯理解古诗词的深意。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古诗词教学,让古诗词成为学生提升文学修养、陶冶思想情感的无形推手。

猜你喜欢

形形色色诗境意境
佘景峰
第五单元
——形形色色的人
写好形形色色的人
形形色色金字塔
诗境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形形色色的“导航员”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以学定教,让诗歌教学“得言、得意、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