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以生为本

2018-02-25

新课程(中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自学课文教师

刘 嫦

(新世纪外国语学校,四川 成都)

语文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主体?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下面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转变思想,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

受应试教育机制的影响,在考试、分数大棒的指挥下,教师过于注重答题技巧、应试技巧的教学,忽视了“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理念的认知和实践。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现阶段语文教学中学生教学主体地位得不到发挥,学生缺乏主观学习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依旧扮演着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思想仍未转变,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走,没有下意识地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机会。那么,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呢?经一线教师大量的教学尝试,认为要想发挥学生“主人翁”的地位,搭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通过教师教学的科学设计,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学生PK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形成学生积极动口、动手、动脑乐于学习的良好氛围和局面。

二、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

古语有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教学改革大力提倡的一种的教学方法,是通过将教学对象划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学的一种学习模式。例如,在教授《安塞腰鼓》这篇课文时,学习的目标是要学生感知安塞腰鼓的特点,进而让学生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民俗文化意义和价值。我预设了课堂两个环节,分组合作,让学生先分成几个小组,自己阅读划分层次,理清文章结构,读课文然后进行朗读表演。然后,强化朗读训练,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段落,体会读出抒情散文的诗意,让学生品读课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文字去理解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爱上阅读,合作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三、注重教学方法的引导,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要想永远有鱼吃,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这句话用在教学上,是说要传授知识给学生,不如传授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现代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在教学中有这样一个怪象,教师担心学生听不懂,教学总是面面俱到,特别是对于某些重难疑点,教师往往“一言堂”,包办代替的现象尤为严重。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长此以往,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丢失了自学的意识和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信任学生的能力,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将课堂的主宰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翁,帮助学生逐步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我要学”到“我会学”的转变。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大胆信任学生的能力,脱手给学生做一些大胆的尝试,比如说,让学生充当“小老师”自主讲课、评讲练习等等,以此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提高。

(一)引导学生“自学”

自学即是学生自己主动的学习,通过自学,学生可以明确教学内容的易难点,构建属于自我的知识框架,进而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自学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是学生个体得到终身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自学的好习惯。如,在新课开始前,让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就课文中的疑点、难点做好标记,课上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发挥主观能动性,课后及时自主复习,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二)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无疑者,需教其有疑,有疑者,需教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学习就是一个不断进行反思的活动。从古至今,许多优秀的教育家都强调要读书者要勇于提问,敢于质疑,积极创新,善于反思。在教学中,我经常发现部分学生在考试答题过程中抓不住重点,特别是对于阅读理解题目往往无从下手,这说明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问题的思考、反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凡事问个为什么”,学会提问。我们教材中的文章是最好的课例,教师在教授时,先让学生自己做预习导学案是最有效的捷径。当然,也可以教师课前适时设计一些导学案供学生参考,当然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在上课前做一个思维导图帮助自己阅读理解,提出质疑。

总之,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普及,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思想,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教学方法的引导,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猜你喜欢

自学课文教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最美教师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背课文的小偷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