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田径径赛项目体能训练中青少年运动员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02-25赵小丽

新课程(中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田径体能训练教练员

赵小丽

(浙江省台州市外国语学校,浙江 台州)

一、我国青少年运动员田径径赛体能训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项素质开发过早

我国田径径赛项目训练中常常出现过早进行专项素质训练,而忽略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问题,这不仅容易造成运动员体能上的偏差,还与现代竞技体育中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不符。青少年运动员是我国体育竞技力量的希望和未来,因此一定要在持续发展的战略视角下进行训练,特别是专项素质训练的开展一定要适时,以免造成运动能力发展不均衡的现象。通过研究很容易发现,国外一些训练队中青少年运动员一般都是较晚进行定向训练的,例如,美国径赛青少年运动员在16岁之前,长跑和短跑都是要进行训练的,甚至还会进行很多其他项目的训练,之后再经过严谨的分析确定专精项目。比如我国著名田径运动员刘翔,他就是从跳高项目转到跨栏项目中来的,因此径赛项目专项训练的开展一定要适时。

2.训练量过度导致伤病过多

随着竞技运动水平的不断发展,对人的体能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有科学家认为目前人类最优秀的运动员也只开发了人体最大体能的90%左右,还有大约10%的潜能有待挖掘。这就造成很多教练员为了发掘青少年运动员的运动潜能,在训练过程中采用快节奏、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方法,以期进一步提高其运动水平,然而却没有注意到强度过高的训练给青少年运动员身体带来的损害。实际上,这种现象在我国各级运动队中都有存在,区别只在于程度的大小。而时间也一再证明一定强度的训练对于提升青少年运动员体能水平是必不可少的,但不考虑训练后的恢复问题,盲目追求体能的提升而导致训练过量,不仅不能给运动员带来提升,反而会频繁地引发伤病,进而导致优秀运动员的提前退役。

二、提升青少年径赛项目体能训练有效性的策略

1.加深对专项体能训练的认识

运动员的体能是进行各项运动训练和比赛的基础,属于运动员的“硬件因素”,只有在搞好体能训练的基础上,才能开展技术与其他因素的协调发展。所谓“没有理论依据的实践是盲目的,没有实践基础的理论是空洞的”,这就要求教练员能够从实践中去了解体能训练的具体内容,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进而加深对专项体能训练的认识。因此,教练员一方面要提高对自身的要求,不断学习先进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而为实践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教练员还要能够做到在实践过程中落实这些理论,并结合实践情况,进行细致的总结,以作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调整。

2.提高创新意识

对现有径赛体能训练方法进行合理的创新也是提升体能训练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体操、跳水等项目之所以能够长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贯彻了“有创新则兴,无创新则衰”的训练理念。一通百通,田径径赛项目体能训练也同样应该遵循这个原则,教练员要在开展训练的过程中多与运动员进行交流,及时了解训练体验,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多动手、多思考,进而找到新的训练思路。

在实际体能训练过程中,虽然有很多专业的器材能够对四肢、躯干等肌群进行有效的锻炼,也有对运动员心肺功能、肌肉力量训练效果极好的器材,美国甚至有细致到训练手指的器材,但如果完全依靠器材进行机械的训练,是绝对练不出好成绩的。因此教练员一定要能够根据实际找到正确的训练组合方式,开发出更为高效的训练方式,以减小运动员的身体负担。事实也证明了大部分情况下教练员的指导水平往往决定了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因此一定要注重教练员在体能训练中的指导作用,尽可能通过创新不断地提升训练的有效性。

3.完善青少年运动竞赛的机制

青少年运动员之间的竞赛要遵从持续发展的理念,确定竞赛内容时一定要充分考虑青少年运动员的发展水平和特点,专项化不能过于突出。与此同时,还要淡化名词意识,要以观察、选拔优秀苗子、积累比赛经验、检查训练结果为目的,以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进而为我国竞赛运动储备后备力量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这里竞赛的开展无需进行长时间的准备,等级也可以从地方到全国,但一定要以各年龄阶段青少年运动员身体技能发育水平来确定,分年龄开展多项目的竞赛内容。

猜你喜欢

田径体能训练教练员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
新兵体能训练的伤病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