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作文教学的高效机制
——对备、讲、练、评教学环节再探讨

2018-02-25闫海琦

新课程(中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作文评价教师

闫海琦

(天津市第六十一中学,天津)

怎样上作文课,作文课上什么,学生的作文要达到什么水平,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问题。从总体上言,教师在作文教学时,要把握以下总的原则:以备课为纲要,以讲授为引领,以习作为主体,以评价促修改。要想让作文更有效,更高效,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就不能一味地强调上述环节的一个或是几个,只有当这几个环节共同发挥作用,并能相互促进的前提下,学生的作文能力才能有效提升。

一、让我们的备课更系统

(一)备《教学大纲》,兼顾考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教学大纲》)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总指挥,也是教学的总目标。中、高考是教学的指挥棒,中高考中作文写作标准也是对写作能力的细化。中、高考的考点就是《教学大纲》关于作文教学的具体要求。因此,教师必须要对中、高考的命题走向、趋势、命题规律有一定把握,对中、高考作文的考点有深入的研究和总结。除了本地区外,教师还要放眼全国各个省市地区命题特点,命题新趋势、新变化,做到统筹兼顾,这对于写作教学的指导大有裨益。

(二)备教材,理清脉络。

高中作文教材结构为:

必修一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

人性光辉 写人要凸显个性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必修二

直面挫折 学习描写

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

园丁颂歌 学习选取记叙的角

想象世界 学习虚构

必修三

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善待生命 学习论证

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部编版(2017年)初中教材结构为:

七上

热爱生活 热爱写作

学会记事

写人要抓住特点

思路要清晰

如何突出中心

发挥联想和想象

七下

写出人物的精神

学习抒情

抓住细节

怎样选材

文从字顺

语言简明

八上

学写传记

学习描写景物

语言要连贯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表达要得体

通过对教材的梳理,我们发现,高中的写作教材编排遵循由写人、事、景到写情,再到议论这样的主线,即写作由具体到抽象这样的顺序,穿插着一些如“虚构”这样的写作手法。这是与中学生的认识、思考规律相吻合的。

(三)列计划,统筹安排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考点、教材的要求对写作单元做进一步的整合,形成适用于写作教学的具体计划,细化每一层次的能力要求,把对学生写作的培养渗透到每一个作文教学板块中。

结合新版的初中教材,我把七年级上册的写作单元从目标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整合。

训练目标:

1.培养写作兴趣,使学生想写,愿意写。

2.培养观察、联想、想象的方法。

3.养成良好的思考和表达习惯。

训练内容:

1.观察事件,完整地、有条理地叙述。(包括新闻、消息)

2.观察人物,抓住特征,要有立体感。

3.在叙述、写人的基础上,结合人生的认识,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

4.运用联想和想象等手法,丰富写作内容。(不提倡虚构)

二、让我们的讲授更具魅力

在作文教学中,作文课到底需不需要讲?当然需要。但是我们必须要明确什么时候讲,讲什么,讲多少,不能只谈写作方法,讲套语。

所谓的“讲”应理解为学生的主体与教师指导的结合,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授。从教师角度讲,写作要从备课开始,但从学生角度看,写作则要从阅读开始,临摹是写作训练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所以,我把写作课改名为“读写课”,“以读代讲”要远胜于“只讲不读”,教师如果要讲,那也要有学生读书作为前提,然后进行指导和点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否则,一切脱离了阅读实践的讲解等于做了无用功。没有高效的读书,就不会有高效的写作。

初中部编版的教材在读写结合上是下足了功夫,如七下第一单元写作单元“写出人物的精神”,本单元的课文都写“人物精神”的典范,邓稼先,闻一多,孙权,鲁迅都是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他们在科学领域、文学世界和政治舞台上都有着不俗的贡献,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教师在教授课文的同时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写作,感受人物精神内涵时,也要体味作者浸润其中的情感,做到触类旁通。

例如在讲《邓稼先》的时候,我们在课上把邓稼先的精神归纳为三个方面:在个人理想层面上,他热衷于科技事业,不懈追求;在个人修养方面,他为人质朴、公正、无私、吃苦耐劳;在国家层面上,他无私奉献,责任心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由此我进行点拨,邓稼先他既是一个伟大的人,又是一个平凡的人。伟大之处在于,邓稼先在祖国的“两弹”事业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他又很平凡,凡是接触他的人都能感到他的“默默无闻”,很多人不懈追求的荣誉、地位和他的平和、质朴比较起来都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

在生活中,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取得邓稼先那样的丰功伟业,但是像邓稼先这样不露锋芒的默默奉献者还是数见不鲜的,我们身边的人是不是也有与之相同的可贵精神呢?平凡的人亦可使我们动容。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纷纷发言,言谈自己身边令人感动或是可歌可泣的人,分析他们可贵的精神品质。

通过这些点拨,学生的思路就豁然开朗了,写人,不能只限于动作、外貌、神态、语言、心理等直接描写,还要有侧面烘托,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这样,一个人物才更形象、饱满。

由此可见,对作文的讲解完全可以在课文教学中渗透,讲解即点拨、启发,对于写作方法,讲解时一定要结合文本,切不可空谈。所以,我们不能光靠在写作课上完成作文教学任务,不能在思想上形成这样的误区:阅读课是阅读,写作课才写作。“阅读和写作脱离”是与学生的认识、思考规律相悖的。

三、让我们的写作训练更有效

(一)写作训练针对性越强就越有效

我把写作训练形象地比喻为做广播体操,广播体操可以使学生的身体得到全面的锻炼,但是你要一节节地做,每一节只能训练身体的一个或几个部位,最终到跳跃运动才是综合运动。写作也是如此,我们要把写作变成“分解动作”,最后的“综合”便水到渠成。

(二)关注学生表达,也要重视积累

1.口头表达——既省时又有效

教师可以利用课前两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讲一个小故事,介绍一本书,或者分享一篇好的作品,学生通过轮流上台的机会使表达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

在课上,教师还可以通过口头的形式让学生用新学的成语或是俗语进行造句,或者把几个词连贯起来,完成一个小片段。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复述课文,再现某个情景。这些对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很有帮助。

2.书面积累——厚积才能薄发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古人治学讲究“厚积薄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就是说要看,要博览。因此,我把学生的积累本命名为“文海拾贝”。

既然是“文海拾贝”,那么我们就需要让孩子广泛积累。精彩的片段、哲理警句、名人名言、优美的诗词、寓言故事都是学生收藏的对象。如果每周积累两次的话,那么教师要对其中的一次积累明确积累的内容。比如这周积累寓言故事(记叙),下周可以换成哲理警句(议论),再下周还可换成精彩的片段(描写)或是优美的诗词(抒情)。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分题材积累。

“文海拾贝”本还有读书笔记的功用。初中要求学生阅读的名著,我都让学生在“文海拾贝”本上落实。读书笔记分为几个部分。(1)明确进度。本周读了哪些章节?从几页到几页?阅读完成全书的百分之多少?(2)精彩语句的摘抄。(3)阅读部分的概括。(4)自己的体会或是思考。这样阅读就能落到实处,也为我们的写作准备了很多素材。

(三)周记放宽体裁和题材,同时要明确要求

众所周知,大多数地区中、高考对作文的要求都是“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事实上,除了诗歌以外,考生大都写的是广义上的散文,其他文体几乎没有考生眷顾。因为在学生平时的习作中,以及教师对写作的教学,大多数是以“散文”为主的。作文的训练,归根结底还是人思维的训练,单靠一种文体,不足以达到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至少,我觉得,其他文体的训练是对以“散文”为主的作文教学的必要补充。比如,新闻消息,可以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简洁、明确,结构的严谨;小说可以通过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进行烘托,突出情节的安排;相声剧本的创作(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歌功颂德相声和以郭德纲为代表的新相声除外)也可促使学生洞察社会现象,深入思考。诗歌虽然被很多考试排斥在外,但我把通常意义上的“周记本”改命为“青春话记”,以彰显她的“包容性”。

同样,“青春话记”每周进行二次的话,那么其中的一次我要规定题目或话题,并明确任务。需要说明的是,每周“青春话记”与作文教学的进度可以不一致,但一定要有关联。

以七下为例。

第一周 板块:我与家庭

话题:感悟成长苦乐

写法提升:领悟道理,画龙点睛

第二周 板块:我与自然

话题:感受四季风情

写法提升:描摹生动,善用修辞

第三周 板块:我与社会

话题:敬畏平凡人生

写法提升:关注凡人,捕捉细节

第四周 板块:我与人生

话题:奠定人生基石

写法提升:选准意象,学会象征

第五周 板块:我与文学

话题:走近寓言童话

写法提升:借助联想,委婉表达

第六周 板块:我与文化

话题:感受民风民俗

写法提升:场面描写,烘托主题

从第七周起,循环第一周的板块,另立话题,以此类推。每学

期循环三次,这样学生对作文常见的题材都有一定的了解,考试的时候就能驾轻就熟。

四、让我们的评价机制更多元

写作的评价不是一个孤立的环节,而是学生习作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写好作文的开始。教师应把批改作文当作一次与学生进行交流的环节,用与学生商榷的方式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尽量多批少改,鼓励亮点,在和学生的讨论中委婉地指出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启发学生自己去修改。

(一)个人评价

学生在习作的时候,普遍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作文写完就算是完事大吉,既不看,也不改,至于写成什么样一概不管;学习习惯较好的学生即使改动,也主要看看有无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总之,很少有学生对作文进行有效的评价。怎样才能让学生有效地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评价呢?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写作部分的要求,初、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的“表达要求”以及中、高考评分标准。

其次,教师根据每篇作文命题、体裁、题材上的特点,细化评分标准。让学生把自己本次习作的主旨句、点睛之笔、美词佳句圈出来,并简要地分析自己的行文思路,结构上的安排,主要运用的写作方法。同时,也可以把本次习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以解决的困难写出来,寻求大家的帮助。

最后根据评价标准给自己的作品打分。

(二)小组评价

借助小组合作,建立新型的评价体系。

作文教学评价的标准给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提供了大框架,明确了方向,但是不管标准多么详细和明确,教师在对学生评价的时候总会有失偏颇,损伤学生习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小组合作模式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以教师评价为主的缺陷。

评价的前期准备,即评价小组的建立

在小组分组上,每组以4~5人为佳。将全班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组内异质”指的是分组的时候既要考虑到每个小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还要考虑到学生在写作上的不同特点。比如,组内有的同学思想活跃,但表达能力不突出,有的同学善于口头表达,有的擅长书面表达,有的同学知识面宽广。这样分组,不仅便于写作能力不同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让每个学生的优点得以施展,并弥补自身的不足,而且在作文评价的时候,也能保证每个学生的作文得到更全面的评价。“组间同质”是为了使小组之间形成合理、公平竞争的意识,又促进组内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教师评价

由于受到阅历、学识的限制,学生对作文的评价会有一些个人倾向,评价的角度较窄,不可能做到全面、公正,所以教师有必要参与进来。教师评价要把握以下几点。(1)看作品是否完成了既定的写作目标,完成的情况如何。量化评定的结果。(2)发现作品的亮点,鼓励学生的个性写作,尊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差异性。(3)提出修改意见,指导学生修改。

最后,全班按照个人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分别占总成绩30%、30%和40%的比例进行成绩汇总,记录在案,把优秀的习作及鼓励性的评价在班级或是年级展示。

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成为评价活动的主体,通过审阅和评价的双重实践,使学生既能自由表达,又能在评判与讨论中收获体验。教师以“合作者”“旁观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不左右学生的判断与审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议互评,调动学生评价作品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个性互补的优势,引导学生彼此启发,相互倾听,在思考中评价,在评价中思考。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主动探索,积极体验,相互交流,相互评价,相互影响,相互赏识,从而启迪学生思辨的灵感,激活学生积累的语言和积淀的语感,实现共识,共享共进。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放大了学生积极参与写作的热情,从而使写作更高效。

猜你喜欢

作文评价教师
最美教师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圆我教师梦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