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反哺现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2018-02-25孙琦
孙 琦
(大庆市师范学院 黑龙江大庆 163721)
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大学辅导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作为大学辅导员,我们应该了解网络环境下产生的文化反哺现象及其特征,并分析网络时代文化反哺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的困境,积极探求适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以期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一、文化反哺
1.文化反哺的内涵
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到来,文化反哺的影响力正在逐步扩大。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多源、教育者权威削弱,教育更趋向于民主的后喻文化时代。”
2.文化反哺产生的原因
文化反哺现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具体而言,是青年个体特性和社会环境的综合产物。
(1)面对社会的急速变迁,学生对新事物的敏感反应和较高的接受能力使大学生能够做出适当的调整。面对新的文化、新的价值观念等一系列新的事物,年长者因其自身的习惯和已有经验的束缚,很难做出及时的反应。如此反差使大学生获得了反哺的能力和机会。
(3)现代社会尊重青年主体性、重视发挥青年能动性,在民主、宽松氛围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具有很强的独立精神和自主能力,这为青年文化反哺的产生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4)现代信息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学习平台,拓宽了大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料自主学习。古有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网络社会中,大学生凭借其先天的优势获得了反哺前辈的能力。
总之,文化反哺现象的产生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必然性,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二、网络时代的文化反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互联网不断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进了网络世界。据我国互联网中心在北京发布的《2009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已达1.95亿人,其中10.8%是大学生。虚拟的网络世界影响着现代大学生的学习方法、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而在网络环境下形成的文化反哺不可避免地附着了新的时代特点。从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角度出发,认识网络环境下的文化反哺现象,了解网络时代的文化反哺特征已经成为大学辅导员不可或缺的功课。
1.网络时代的文化反哺现象
(1)生动活泼的网络语言,彰显了年轻大学生对正统文化的反抗,传递出他们渴望运用自己独特的语言和同龄人交流的心态。当然,背离于正统文化并不代表网络语言都是粗俗的,相反,很多网络语言形式活泼、表现灵活,如在网络语言中,“菜鸟”指代差劲的新手,“恐龙”成为丑女的代名词,“你雷死我了”意指你的行为让我很吃惊、让我不知所措。在很多场合下,网络语言以其独特的魅力蹿红于网络世界,进而走进了现实的世界中。
网络语言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客观事实,网络语言成了青年文化反哺的新形式。面对网络语言的风行,前辈人应该加强对网络语言的认知和接纳,主动融入到网络语言的交流圈中。对于大学辅导员来说,了解和掌握一定的网络语言尤为重要,因为师生互动的语言隔膜将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网络娱乐。从热血传奇到魔兽争霸,从中国风到时尚韩流,无论是快乐女生的“春哥”,还是街头流浪的“犀利哥”,网络娱乐可谓是花样百出、层出不穷。网络娱乐以其特有的魅力而成为了大学生热捧的对象。想要更好地了解现代的大学生,网络娱乐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2.网络时代文化反哺的特征
要想更好地了解网络时代的文化反哺,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网络环境下文化反哺的特征,本文认为,网络时代的文化反哺具有如下特征∶
(1)全球化趋势性。随着全球化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网络的触角已经深入到全球的各个角落,现代大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利用网络媒介体验各地的风土人情。文化的不断交流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穿着同样风格的衣服、听着相同的CD、看着同一个公司出口的电影。强势的全球性文化通过征服年轻人,继而通过年轻人的辐射,深刻影响着前辈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在全球化条件下,全国文化交流增多、互动增强,在全球范围内,青年文化反哺现象呈现全球趋同之势。
(2)非对抗性。网络环境下的文化反哺是以一种温和的、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的,这种非对抗性的产生具有现实的必然性。一方面,网络时代的文化反哺正在逐渐被老一辈人所接受,虽然网络文化背离于正统文化,但是通过青年人的辐射,网络文化正以其独特的魅力走进成年人的世界。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老一辈人逐渐意识到,想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走进网络世界。成年人的时代紧迫感促使其主动接受网络时代的文化反哺。客观而言,现实的社会条件决定了网络时代的文化反哺具有非对抗性。
(3)扩张性。网络时代的文化反哺正在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从“衣食住行”扩张到娱乐文化乃至价值观念层面。青年人利用网络优势,在时尚潮流等很多方面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通过青年人的指点,成年人很快接纳了新潮流、新观念。随着“反哺”深度的加深、广度的扩展和速度的加快,“反哺”的强度与影响力季度扩张。
三、网络时代文化反哺现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
网络时代的文化反哺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作为大学辅导员,我们必须积极面对文化反哺对大学生造成的影响,分析网络时代文化反哺现象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双重影响,继而探求适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
1.网络时代文化反哺现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影响
(1)积极影响。
受到文化反哺现象的影响,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学辅导员会逐渐意识到安于现状就会落伍,就会成为“奥特曼(out-man)”,所以,“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将会不断更新观念,关心新事物的成长,并善于接受合理的新兴事物。”从上述方面看,网络时代的文化反哺有利于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提高自身素质。
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想要强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必须了解现代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想其所想、教其所需,避免华而不实的空洞说教。网络环境下的文化反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所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在内容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2)消极影响。
传统导师权威的削弱。中国的传统教育多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传统导师权威主要源于教师文化的传承载体,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向学生传递融入社汇的知识,进而塑造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网络时代的文化反哺打破了传统的学习模式,老师的传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
学生的错误思想根深蒂固。文化反哺现象的产生使大学生在时尚潮流、娱乐文化和前沿信息等方面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大学生通过网络媒介自主学习,接触各种思想,不知不觉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念。面对前辈的虚心学习,大学生在文化反哺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自我优越性,从而使其更加坚守自己形成的思想观念。不可否认,那些大学生心中根深蒂固的错误思想给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造了难题。
2.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
面对网络时代文化反哺现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双重影响,作为大学辅导员,我们必须积极探求适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深入了解学生,平等交流思想。辅导员应该深入学生中间,要以自己的爱心、同情心等个人魅力融入学生群体,做到充分了解学生心里所想,清楚影响他们思想行为的文化背景、社会背景和家庭背景,仔细分析他们的特点。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辅导员应该树立平等交流的思想,积极拓宽和同学交流的渠道。
(2)生活化教育是一种间接的、渗透式的教育方式”,辅导员应该结合不同德育对象的特点,积极采取现场教育、情境教育和榜样教育,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去感悟和接受先进的思想教育。
(3)结合时代特色,坚守传统思想。面对网络时代青少年思想上出现的新问题,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不仅不应该摒弃,反而更应该加强。当然,思想道德教育决不能停留在空洞的说教层面,相反,辅导员应该根据时代的特色,将思想道德教育与生动的教育形式相结合,使传统思想道德真正在大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结语
大学辅导员是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面对网络时代的文化反哺,我们应该充分了解网络环境下产生的文化反哺现象及其特征,在客观分析网络时代文化反哺现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双重影响的基础上,积极探求适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学辅导员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积极拓宽和学生的交流渠道,寓教于乐,结合时代特色,坚守传统思想教育的内容。只有如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与时俱进,才能保障大学生走上德才兼备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