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2018-02-25张晓锋

新课程(下) 2018年12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高中语文民族

张晓锋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北城中学,陕西 咸阳)

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无数先辈们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绚丽的瑰宝。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感受文化的魅力。

一、高中语文课堂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流传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我们民族特有的精神和优秀的品质,只有通过不断向青少年进行教育,才能将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进行传承和发扬。梁启超曾经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因此,要加强高中语文课堂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掌握水平,又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传统文化,还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1]。

(二)利于学生了解传统文化

通过在高中语文的课堂上更多地渗透传统文化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实现对民族文化多元性的理解,其中包括团结、无私、包容等优秀文化。例如:在学生学习《木兰诗》的时候,通过对花木兰替父从军的行为进行学习后,体会花木兰所体现出的勇敢、独立的民族精神,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自豪感和认同感。

二、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主要方法

(一)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朗读和默写。通过学生对所学课文内容进行朗读,利于其将自己融入课文的语境当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所以,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文章的朗读就是不错的手段。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方式,不能单一去朗读,要进行朗读方式的创新,要在不影响学生学习进度的前提下科学地安排朗读。让学生多读经典文章,尤其是富含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章。例如:《沁园春·长沙》一诗中的“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和“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两句诗气势磅礴、朗朗上口,更主要的是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利于学生学习其中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精神。

(二)充分通过课堂体现传统文化

在对高中生进行教学时,不仅要注意对学生考纲、考点的教育,更要注重在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这样我国未来希望——高中生,才能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为学生营造一个文化气息浓厚的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愿意投入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来。例如:在每节语文课堂的前五分钟,可以由一到两名同学进行一个关于传统文化的短暂演讲,每次演讲后分别让每位演讲者将自己所演讲的内容包含的文化内涵和自己的感悟向大家分享,然后再由老师进行点评和更进一步的讲解。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参加的机会,并且学生的职责非常重要,每个人都要向大家展示一种传统文化或包含传统文化的故事,这样能够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促进学生之间共同进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讲解课堂内容的时候适当融入传统文化。例如:教师在对于杜牧的诗进行讲解时,根据其在内容上多表现诗人救国救民的豪情壮志,在艺术形式上注重豪放之气与情感宣泄,适当向学生渗透《劝学》中的思想即“学不可以已”,向学生传达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为国家未来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这样的学习精神,将传统文化更好地渗透到课堂中来[2]。

(三)课下增加传统文化的阅读量

增加阅读量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阅读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体验和感悟,因为作品都是作者呕心沥血创作的,其中富含作者的宝贵思想,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进行更好的体会,以便于对作品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解。高中课本中虽然也有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文章,但是相对于我国所有的优秀作品,只是沧海一粟,因此,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正确引导学生不断增加课外文学作品的阅读量,学生有了充分的阅读量不但能使自身的文学素养丰富,视野更加宽阔,还利于老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渗透和拓展其他方向的知识。所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既能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还利于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中,让学生在课堂上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利于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传承。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高中语文民族
我们的民族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