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研究
2018-02-25郭芳兰
郭芳兰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双岘初级中学,甘肃 平凉)
初中阶段,文化素养的积累相对较少,其中细节性的内容较多,缺少系统性,高中阶段的文化素养积累相对而言具备更多的整体性。在语言的综合实践中,主要分为语言的输入以及输出能力两项。语言的输出能力与语言的输入能力往往成正相关,输出能力中,书面的应用实践以及口头交流的实践能力之间也具有一些差别,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给予特别的关注。此外,也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法进行纠正、巩固。
一、文化素养积累的加强
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强调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文化素质的累积以及脉络的梳理,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1.初中阶段细节知识点的累积
在初中语文学习阶段,由于学生的识见能力相对有限,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对于细节性的问题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因此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累积了许多较为细碎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之间缺乏联系,学生往往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因此,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教师需要对于文化知识的细节问题进行初步联系,有利于在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学生初步建立文化知识系统。
2.高中阶段文化结构的初步构建
在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课本中所涉及的文化知识呈现出多样化以及丰富化的特点,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此进行梳理,联系初中阶段的细节性认知内容,对于学生的学习进行知识结构的建立。
以诗歌为例,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对于同一时代内的诗歌内容进行对比,也需要进行一定的纵向对比,使得学生能够了解诗歌的基本发展规律[1]。譬如随着时代发展,诗歌的描写范围不断扩大,宋词的特点正是在以文为诗以及生活事事可入诗。教师可以具体到某一首词,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对其中的月、鹊、清风、鸣蝉、稻花、蛙声、茅店、溪桥等生活意象入手,帮助学生体味“以蛙说丰年”的巧妙,进而对这类文学常识建立初步认知。
二、汉语综合实践能力的加强
1.语言的输入要求:阅读能力的提升
高中阶段的阅读理解,对于学生具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根据文章的内容,结合作者的思想倾向以及写作的背景进行理解。这一能力的培养以及加强,正是初中阶段学生要求的提升版本。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集中对同一时期的文章进行讲解,并将初中阶段学习的课文进行复习以及引入。虽然其难度的要求有所差别,阅读的步骤以及理解的方式之间具有相似之处,教师可以就学生初中阶段的文章分析习惯进行开展,逐步弱化引导,加强自主学习。
2.语言的输出要求:表达能力的提升
在进行表达能力的提升过程中,分为口语表达以及书面表达两个方面,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采取不同学习模式。在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即兴演讲、学生讲课以及辩论比赛的方式对于学生进行锻炼。需要明确高中阶段与初中阶段的不同之处,学生需要在表达的过程中,具备更强的逻辑能力以及准确程度。在进行作文训练的过程中,主要的表现为字数的增加以及写作主题的拓展,教师需要结合文化素养的积累以及语言逻辑思维的训练两个方面进行文章写作的训练以及加强[2]。
三、初高中语文学习方法的衔接
语文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养成,决不能单独依靠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由初中到了高中,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知识的学习外,还必须具有较高水准的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责任对学生语文学法进行指导,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进入高中之后也不会不适应,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可以有针对性地不时为自己“充电”[3]。
以摘记和反思为例,初中阶段学生们都已经初步养成了摘记的习惯,阅读过程中碰到好词好句,他们都会拿笔记下来,但是记下来的东西在习作或练习中能用上的却比较少。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如何摘记,并要求他们把摘记的内容时常翻看,而且不光要记下来,还要对记录的东西有所思,有所悟。可以把学生摘录的语句拿出来,在课堂上大家一起分析、学习与品鉴,这样才能实现积累与思维的全面提升。
在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衔接过程中,教师需要就具体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等不同的方面进行关注。高中教师不仅要钻研高中教材和课程标准,而且要钻研初中语文教材和课程标准,因为高中语文教学是在初中语文教学基础上的延续和提高,在教学目标和内容上既有联系又有差异,教师需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