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心无声 德育无痕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8-02-25李玲
李 玲
(江苏省昆山市文峰高级中学,江苏 昆山)
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书,育人也是同等的重要。怎样让学生形成正确和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成为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因此我们应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贯穿德育。
在日常教学中,我相信只要教师能够重视情感教育,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语文教学工作自然会得心应手。德育教学将如春雨润物,我们就能做到润心无声,德育无痕。
一、无声德育从教师做起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名言:“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的这一名言不正向我们昭示了一条为人师者的真谛——身教重于言教吗?
“问好”,也许大家都司空见惯了。应该说是一个极其普通的社会交往礼节。但就是这样一个极其普通的礼节,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也会经常出现这样一种尴尬现象:学生与教师偶然相遇或在教师身边走过时,却对教师视而不见,像陌生人一样,没有任何表情。于是,我们的教师就不免有所感慨:现在的学生怎么啦?礼节修养是何等的缺失!
我开始思索,究竟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才是有助于教育成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的德育工作、礼节修养是否也有些缺失呢?我们为学生做了怎样的示范?师生见面,为什么先打招呼的一定要是学生呢?
和学生平等地坐下交流,才知道他们有很多想法,甚至不乏真知灼见。他们之所以不和老师主动打招呼,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害羞;担心老师没有反应;怕同学嘲笑他们讨好老师。
我开始重新认识自己,重新认识学生。原来,老师完全可以主动问好。师生相遇之后,老师主动问好,学生的紧张情绪会立马消散,继之而来的是更为热情、更为开心地回敬老师。
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发展是最重要的,学生是教师的影子,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引领作用不可低估,今天的教师如何对待学生,明天的学生就如何对待他人。这是对孩子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
高中语文教学中接触最多的就是我们的语文课本,其实语文课本就是我们现成的最好的德育素材,因此我们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渗透德育,但是要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充分挖掘教材。
例如,在必修五教材中有一个专题叫做《此情可待成追忆》,由此可见本专题的基本内涵就是感受、理解、认识丰富多样的情感。在教学李密的《陈情表》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诵,让他们体会深蕴其中相依为命的祖孙情。紧随《陈情表》后的是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在教学时我把《项脊轩志》和他们初中学过的朱自清的《背影》联系起来,将两文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认识到亲情的可贵。接着在学习《罗密欧与朱丽叶》时,通过角色扮演,让他们看到刻骨铭心的爱情。最后的诗歌板块则是采用了朗诵诗歌比赛的方式,让学生陶醉在友情的旋律中,认识到“友谊天长地久”。一个小小的专题却包含了令人难忘的亲情、爱情、友情,展示了人们高贵博大的心灵世界。充分挖掘教材,深入阅读教材,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还培养了健康的人格,使他们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人生。
可见,在教学中,只有充分挖掘教材,我们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三、感知诵读,探究人物中的德育
通过诵读,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领会作者的情感,融入文本。如学习《渔父》时,通过分角色诵读,在“渔父”与“屈原”的对话中,学生自然而然地读懂了屈原,读懂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读懂了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读懂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再如学习古文《滕王阁序》时,配以滕王阁的一些图画,采取多种诵读方式,如师生共读,男女生分开诵读。许多学生被滕王阁的壮美景致所吸引,为其磅礴气势所折服,在朗诵中自然而然体会到何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使他们对祖国大好的河山产生崇敬和赞美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在诵读中,无声无痕地对学生进行了德育。
四、教师要精于创设无声德育情境
教师应熟悉创设情境的手段,在课上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如:在朗诵教学时配上背景音乐,穿插视频等。在教学《项脊轩志》时,我在导入新课时提问“你最爱的人是谁?”同学们有的回答“妈妈”,有的回答“奶奶”,反应很热烈,但是当我问道“和最爱的人有哪些难以忘怀的事情?”时,同学们鸦雀无声了,他们的表情显得很茫然,于是我放出了一段准备好的抒情乐曲,音乐缓缓流淌,他们也慢慢陷入沉思,音乐将他们带回了那段最美的时光,那些难以忘怀的记忆涌上他们的心头。
教师唯有创设出逼真的课文情境,让学生能够全身心融入其中产生强烈的共鸣,才能使德育渗透达到完美的效果。
五、进行“每日一句”的无痕德育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说:“我觉得格言警句像一盏心灯,倘在学生心灵中点燃,会有利于学生选择正确的道路,朝着自己理想的高峰攀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利用早读课前的时间让学生每日抄写格言警句,品读揣摩然后背诵它,让这些格言警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德行。
当然,语文教育的德育渗透不仅仅是以上几个方面,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善于发现与引导,寓德育于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就一定能不露痕迹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德行,最终达到“润心无声,德育无痕”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