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基础教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机制探究
2018-02-25衣剑华
衣剑华
(深圳市宝安区海韵学校,广东 深圳)
21世纪以来,以互联网络为代表的新兴科学技术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基础教育。基础教育也由单一的传授式教育开始向双向互动式教育转型。与此同时,以彼得森·肯尼斯为代表的当代教育学家指出,新时代基础教育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学生的体验和长期发展才是反映教学能力的关键要素。在此背景下,探究互联网时代基础教育教师能力评价的新思路势在必行。
一、发挥互联网优势,建立动态持续评价系统
在“学生本位”教育思想盛行的当代基础教育体系中,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评价的目的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对教师的评价了解学生的切身体验,从而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改进课堂教学与课下沟通;另一方面,通过对教师的评价记录并分析教师的个人发展轨迹,从而为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与职业素质培养创造空间。本着这样的目的,对教师的评价不应该是静态的、固化的,而应该是动态的、发展的。传统的静态评价体系往往只凭一次上课或者一次考试断定教师的能力和水平,这使得教师把精力全部投入在讨好管理人员、讨好学生上,以期获得暂时的好评。只有建立动态的持续评价系统,才能让教师真正思考如何体系化、独立化地教学,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
因此,要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建立动态持续评价系统。其一,中小学应开设评价系统专项,督促技术部门尽快将教学能力动态评价体系纳入到学校的电子化教学系统当中。这一网络评价体系不仅应向教师开放,更应该向每一位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在每一次课后、班会后、比赛后登陆系统,对教师进行评价打分,反馈教学细节和自身体验,再由系统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形成动态双向交流。其二,中小学还应鼓励已经更换老师或者毕业的学生进入评价体系,对以前的老师予以评价。这是因为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感受具有滞后性,往往会随着时间、年龄、地点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建立这种长效跟踪机制,更有利于评估教师教学能力对学生长远发展的影响,使结果更科学。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完善独立的评价机制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教育学研究的重点开始向教师行为与学生成绩的关系上转移。西方教育学家们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一种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在学生的学习成长当中至关重要。优秀的教师不仅需要提升个人水平,更需要增强教学相长的互助意识,主动增进与学生的合作关系。不仅如此,诺丁斯等人还指出,学生是最能直观、准确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进行评价的个体,因为在能对教师进行评价的所有主体中,学生与教师的接触是最密切、最频繁,也最直接涉及教学核心环节的。因此,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放在与管理层完全不同的地位上,推动学生评价机制与校园管理机制的分离。
具体来说,一方面,中小学应明确学生在教师评价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并大力推广教师教学能力网络评价系统的使用。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的时间应根据中小学生自身的特点设定,留给学生充足的评价机会。另一方面,应利用互联网信息保护机制,建立实名制评价体系。在当前的互联网环境下,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应该受到单向保密。教师可以看到学生评价的结果,但不在必要时期不会知道评价学生的姓名。这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以权谋私,保障学生畅所欲言。
三、科学设定评价内容,采用多元的评价方法
科学的评价内容与多元的评价方法是保障学生对教师进行教学能力评价具有科学性的重要因素。在评价的内容上,传统的评价体系往往过分重视课堂质量,却忽视了教师品德、师生交流等方面。不仅如此,传统评价体系中极少能考虑到不同学科之间的不同特点,惯于用同一套标准对教师予以评价。因此,在新时期,应设置课堂体验、内容丰富度、课下反馈、师生交流等多个项目,从多角度收集学生意见。不仅如此,还应借助互联网络分析各学科之间在教学方式和侧重点上的不同,利用大数据调整不同学科之前各评价内容的占比,实现评价内容的科学化。
在评价的方法上,传统评价体系过于重视评价,却忽视了事后反馈和改进。评价的结果往往沦为教师涨工资、评职称的依据,却很少反馈到教师身上,作为其个人提升的重要参照。因此,新时期要尽量采用多元的评价方法,将学生评价与教师自我评价相结合,并及时将学生评价的结果通过校内评价系统反馈给教师。以此双管齐下,推动教师正视自身不足,提升教学能力。
新时代下基础教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制的建设道阻且长。只有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在评价体系、内容和方法上加以改进,才能弥补传统评价机制的不足,将互联网络与基础教育结合,实现教师评价体制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