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
2018-02-25万伟
万 伟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古城镇三小学 黑龙江牡丹江 157621)
小学品德课是从生活实际出发,将生活中的一些道德规范进行整合,最终编成教材,进而对小学生进行指导,小学品德课称得上是小学教学中的基础课程。品德课程对人和社会的重要影响,它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进而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小学课程改革》对小学品德课进行新的规范,呼吁将创新思想和新的教学方式融入课程教学,进而为实现小学品德课程教学提供生机与活力,最终促进时代不断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的小学品德课程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品德课程的有效开展存在着极大的阻碍,以下将从品德课程教学问题出发,并就问题提出具体对策。[1]
一、进行情境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小学品德课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一门学科,小学品德课中涉及的内容多是来源于生活实际的问题,在小学阶段学生还处于身心未成熟时期,这个时期的儿童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只有将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才能帮助他们理解消化。虽然,教育者将更多的关注点,给予了品德课程教学,但是,这其中却衍生出了一些问题,教师对于品德知识,更多的是关注理论而严重忽视实际,没有做到与生活实际的融合。所以,在进行小学品德教学时,要关注情景,联系生活实际,从而更好的发挥品德教学对青少年儿童的影响。例如,在对人教版品德《平安回家》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就这一话题创设情境,小朋友们,老师经常给大家讲解,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样做呀!如果在路上见到其他小朋友打闹,我们是不是要及时制止呢?如果和其他小朋友在路上发生摩擦,该如何处理呢?通过这些问题情境的设置,能够引发同学进行思考,使他们能够从生活实际出发,去解决问题,增长知识,提高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实现品德课堂教学的进步。
二、开展实践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品德课程教学,不仅要关注于书本知识,更要指导实践,任何真理都是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的,只有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才能够加深他们对于品德知识的理解,使他们能够更好的理解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只有从实践出发,才能实现学生对于个人行为的有效规范,最终实现品德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对《我自己会整理》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从教学目的出发,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如让学生回到家里整理自己的衣服、被褥,还可以让他们帮助父母整理房间。进行教学实践设置时,要考虑到小学生的不定性,在设置时要让学生知道,这次整理房间活动,是要进行评比的,学生家长要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录像然后发到班级群中,最终由教师和家长进行总结性评价。通过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体会到勤劳的意义,进而实现学生品德素养的不断提升。[2]
三、将信息化与品德教学相结合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信息化已成为目前教学领域极为重要的手段,它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媒介,更好的帮助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的需要,将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行有效提升,尤其是对信息化教学工具的使用,进而为实现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例如,在对《请你相信我》、《诚信是金》、《社会呼唤诚信》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一些简单的影视剧作品,来向同学们展示诚信对于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在观看完影视作品之后,教师可以利用提前做好的幻灯片,对一些生活中重视诚信的人物,进行详细的总结梳理,进而加深他们对于诚信重要性的有效认识。在进行总结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将诚信作为教学的总基调,实现个性化教学的设计。在发言的过程中,学生有可能会讲到自己身边的诚信案例,这时教师要进行细致的听讲与记录,对于学生发言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要及时的向家长做反馈,从而更好的实现学生品德素质的提升,最终实现品德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3]
四、注重教学评价体系,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教师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具有着重要的意义。“评价”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却包含着极为复杂的内容,它不仅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更是对学生学习效率的评价,只有充分的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才能够有的放矢,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评价教学模式更是不可缺少,小学生正处于注重外界评价的阶段,教师对一些表现良好的学生要及时的进行表扬,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进行因材施教,进而实现学生的不断发展。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采用多种评价体系,从而加强评价的科学性与真实性,教师在每节课讲解完毕之后,还要对个人教学效果和内容进行反思,对于存在的不足进行及时改正,只有在教学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在品德课程体系的作用下,能够帮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个人品德的优化,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最后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打下坚实基础。[4]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品德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更多地关注,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要发挥个人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品德。切记任何教学方法的开展,都要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只有如此,才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性。相信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品德课堂教学也能够不断的创造新的飞跃,最终为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品德兼有的人才。